尿道下裂是小兒泌尿系統(tǒng)中的常見畸形。日前,尿道下裂診療中心接待了一對母子,他們的來意正是為了孩子尿道下裂的問題:自從孩子不再使用尿不濕以來,家長就發(fā)現孩子經常尿濕褲子。不明真相的家長曾經一度責備過孩子。
在孩子3歲的時候,家長發(fā)現了原因并就醫(yī)進行了手術,但非常遺憾地,術后出現了尿道下裂手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尿道瘺,因此,孩子尿濕褲子的情況并未得到改善。
聽了孩子不幸的遭遇,醫(yī)護人員都非常心疼。面對一位焦慮的母親、一個害怕再次手術的孩子,尿道下裂診療中心主任趙海龍一面認真為孩子進行了體格檢查,詳細了解第一次術后目前瘺口的情況,一面為孩子的母親進行講解。
“孩子現在已經在上小學,性別觀念也慢慢形成,孩子現在為了不尿濕褲子,應該是只能蹲著上廁所,這對于男孩子來說,非常不利于他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再一次手術是勢必需要進行的。”此時,孩子的母親說出了她最大的擔憂。
“但是這一次手術會不會像第一次一樣,手術沒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孩子的情況仍然沒能改善,還讓孩子遭受了又一次手術的痛苦。”趙海龍主任表示,在治療小兒先天畸形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并且目前孩子已經在學齡期,比以前更懂事,更能配合手術以及術后恢復期的治療。她有自信這次手術能讓孩子恢復正常生活。
家長的顧慮消除之后,考慮孩子目前上學的情況,趙海龍主任建議,利用即將到來的五一為孩子進行手術。手術中為了清楚探查、分離組織及縫合,手術全程均在顯微鏡下進行,經過仔細的探查、清除原尿道瘺的瘢痕組織,使用吸收快、組織反應小的超細縫線,精細徹底地縫合瘺道;同時,發(fā)現陰莖背側存在一處無癥狀的橋型竇道,為避免此處竇道不易清潔、易感染等情況,同期處理了該處竇道。
術后趙海龍主任親自制作了一塑料硬質保護套,防止孩子因不適,觸碰、甚至抓撓傷口。她詳細向父母交代術后注意事項:必須攜帶尿管至少一周,嚴防孩子抓碰傷口。并強調術后嚴格遵從醫(yī)囑同樣能夠決定手術的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真的非常趙海龍主任和尿道下裂診療中心的所有醫(yī)護人員,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她最大的心愿,感謝這家醫(yī)院,雖然當時顧慮重重,但現在看來當時的選擇沒有錯!”近日,在門診復查時患兒母親這樣說道。并表示,孩子目前恢復一切順利,可以像正常男孩一樣排尿。正因此,孩子的笑容多了,更自信了,此次復查和醫(yī)護交流更親密了,患兒母親感激道。
尿道下裂診療中心主任趙海龍表示,家長在以下情況下需注意孩子可能存在尿道下裂,需要及時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1.尿道開口異常;
2.陰莖背側包皮正常而腹側包皮缺乏;
3.陰莖向腹側屈曲畸形;
4.尿道海綿體發(fā)育不全,從陰莖系帶部延伸到異常尿道開口,形成一條粗的纖維;
5.排尿異常,主要表現為尿線細,尿流向下無射程,排尿時打濕衣褲。
陰莖勃起時明顯向下彎屈。尿道下裂是小兒常見的先天尿道畸形,經過手術是可以治愈的,故應及早求醫(yī)處理,否則會影響小兒的陰莖和尿道發(fā)育,尤其進入學齡期后,可能會對孩子形成難以消除的心理陰影。
手術的目的在于恢復正常功能,盡量改善外觀,并且手術存在一定并發(fā)癥,家長應理解并有思想準備。
另外,術前準備、會陰部的清潔和術后尿管的攜帶、護理,患兒的配合對手術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家長應與醫(yī)護人員密切配合,保證手術的成功。術后隨著孩子的長大,也應該定期到醫(yī)院隨訪復查,以追蹤觀察排尿和陰莖發(fā)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