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父母的關系,就是你和世界的關系
在所有的關系中,他人并不重要,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感覺與對他人的看法。你只要在心中改變自己對他人的看法,并以這個方式改善你們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了。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往往表現(xiàn)在吃飯前后、睡覺前后,上廁所前后及出門前和剛回家時,會說固定的話,做固定的動作,這些都被稱做儀式性的行為。
有的自恃比別人強,總想著自己的憂點、長處,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自命不凡,認為不值得和別人交往;有的傾向于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別人譏諷、嘲笑、拒絕,從而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保護著脆弱的自尊心。
在所有的關系中,他人并不重要,你必須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感覺與對他人的看法。你只要在心中改變自己對他人的看法,并以這個方式改善你們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了。
我們的憤怒來自于,我們混淆了事物本身和他人對事物的態(tài)度區(qū)別。我們可以否定事情而不去做,但是我們不能否定他對事情的態(tài)度的客觀性。
有人說,我只放在心里沒說出來呀!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銳,就算表面上沒說,如果你心中有這些信息,一定會在無意識里顯露出來,而你的孩子一定會感受到。
即使成年以后,他們也會習慣性的把別人當成主導,認為別人的需要比自己更重要。他們會是很好的執(zhí)行者,努力去實現(xiàn)別人的意志,但是一旦需考慮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他們就會變的很迷茫。
一個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斷力,去對朋友的好壞進行篩選。而且,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對他們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更可能與父母聊學習、學業(yè)表現(xiàn),而更可能與同伴聊約會和性有關的話題。
跟一個人在一起,如果你總覺得:應該好好表現(xiàn),應該掩飾自己不好的一面。相處時,盡最大努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生怕別人被批判、嫌棄。非常在乎別人怎么看怎么想,盡量不添麻煩,甚至,有時寧可委屈自己。想想就很煩,好累。
自卑來源于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攻擊性。這種攻擊性的呈現(xiàn)方式,就是在心理和行為層面,時時、處處跟他人的比較。比較就是競爭,競爭就是在智力和體力上對他人實施攻擊。
一旦你向其他朋友宣告你要干某件事,你會覺得其他人都在看著你,這樣以免你毅力不足,為自己找借口中途放棄。你可以社交媒體上發(fā)布自己的目標,和朋友成群結伴一起減肥、跑步,或者公開發(fā)表日記,開始記錄自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