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本來人體消耗在大增,該是胃口大開的時節(jié),反而成了胃病高發(fā)的季節(jié),讓人無法“想吃就吃,吃得暢快”。
記者從廣州幾家醫(yī)院的門診部了解到,最近胃病患者有增多跡象。專家指出,眼下已到一年最熱的三伏天,又稱長夏,這一特殊時節(jié)的天氣多熱且濕。從傳統(tǒng)醫(yī)學的角度來看,長夏對應的臟器是“脾”,此時的濕熱易困脾,進而傷及胃,使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失調。
另外,這個時節(jié)許多人都喜歡長時間呆在低溫的空調房,還愛喝冰凍飲料,不少胃病就是這樣被過度“凍出來”的。
三伏天胃病患者增多
高考塵埃落定,如愿考上心儀學校的準大學生們結伴自助游,聚在一起慶祝,聊得開心,喝多幾杯啤酒是常有的事。
但小高卻“不好彩”,喝完臉色蒼白,肚子痛,折騰到半夜還是痛得額頭直冒冷汗,只好去急診。
急診醫(yī)生坦言,其實天熱胃口差的人增多,準大學生前期備考、填志愿精神緊張,加上喝冷飲多,胃自然受不了。
“精神緊張確實是不少學生和白領患胃病的原因,但有些胃病卻是被幾杯冷飲凍出來的。”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劉友章教授指出,每年一到三伏酷暑天,因冰凍啤酒、飲料誘發(fā)的胃病患者都會明顯增多。
另外,在前來就診的患者中,還有因夜里開著低溫空調睡覺凍到胃痙攣的,這種現象以前多見于寒冬臘月,現在夏天越熱的時候反而越多了。
長夏多濕易困脾傷胃
“中醫(yī)稱‘脾主長夏’,而長夏又多濕熱,濕易困脾,進而傷胃。”劉友章從中醫(yī)的角度分析稱,人體五臟與自然界四時陰陽相通應,其中,主“運化”的脾正好與長夏相應。
長夏指的即是三伏天,相當于每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這段時間是一年氣溫最高雨水也最足的時節(jié),人體消耗較大,需要加強脾的“工作能力”,才能不斷地從食物中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滿足身體的需要。但由于雨水足濕氣重,而脾“喜燥惡濕”,濕重困脾自然影響到其運化功能的正常發(fā)揮,脾胃密切相關,進而影響到胃的“受納”能力。因此,這個時節(jié)不少人輕則出現胃口反不佳,重則出現胃病。
另外,熱天不少人睡眠不佳、情緒煩躁,導致抵抗力下降、精神緊張,都可表現為胃脹或胃炎加重等癥狀。而過食冷冷飲或吹空調時間太長,不但易感冒或令風濕病復發(fā),還可直接刺激到胃部,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適。同樣,感冒或風濕病患者也可能因服用感冒藥或抗風濕藥,進一步加大對胃部的刺激而導致胃炎。
夏天吃姜,對證才能養(yǎng)胃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有人認為,夏天胃不適時喝碗姜水或多吃點生姜能養(yǎng)胃。對此,劉友章卻不大贊同。他稱,夏天吃姜是用來補陽氣的,喜歡吃生冷食物的人,在夏天烹飪時于菜肴中放幾片生姜來散寒,起到平衡食物性味的作用未嘗不可,但想吃姜養(yǎng)胃的人就要小心了。因為姜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
“以姜暖胃,只對胃寒且無陰虛火旺癥狀者有效。”劉友章提醒說,如果想用姜來治胃病,應找中醫(yī)生辨證施治更保險。
而因濕困脾傷胃的人群,日常通過飲食除濕更重要,他推薦眼下可多喝些冰糖黃皮水以清熱解暑,并助生津開胃。做法如下:取黃皮100克,冰糖20~30克;黃皮連皮一起用水煮后加冰糖,或用滾開水泡開后冰糖,放涼飲用。
這七種胃病需警惕
劉教授根據多年對白領胃病患者致病原因的臨床觀察分析,提出了七種胃病的概念,包括:“湯胃”、“煙胃”、“酒胃”、“壓力胃”、“熬夜胃”、“垃圾胃”和“混合胃”,其各自特點和保養(yǎng)大致提醒如下:
“湯胃”者
平時喜歡空腹大量喝湯,胃很快就被灌滿水,因長期得不到五谷等主食的滋養(yǎng),令胃氣日弱而生胃病。不少白領人士喜歡上茶樓談業(yè)務,并將喝茶當吃飯,或是常在外應酬、常以湯為餐以酒為漿,這類患者在廣東尤常見,他們普通常有上腹脹悶不舒服的感覺,似饑非饑,似飽未飽。
提醒:正餐一開始不宜大量喝水喝湯,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一餐喝湯至多不要超過一碗,癥狀重者,半碗為限。
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以及消化不良。
健客價: ¥20本品能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反酸等癥狀,適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及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關性疾病的抗酸治療。
健客價: ¥18清熱燥濕,行氣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濕熱內蘊、氣滯血瘀所致的胃痛,癥見脘腹隱痛、飽脹反酸、惡心嘔吐、嘈雜納減;淺表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51.慢性胃炎。 2.與胃酸有關的胃部不適應癥,如:胃痛、胃灼熱感(燒心)、酸性噯氣、飽脹等。
健客價: ¥21.5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以及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癥見胃灼痛,反酸、燒心、飽脹、早飽、惡心、嘔吐等。
健客價: ¥33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用于胃疼,脹滿,痞悶,納呆,噯氣,燒心。
健客價: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