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中都不可能不生病,只是要看是大病小病。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相互關聯的,如果內部出現了什么問題,那么外表就會對應的顯現出來。而從指甲的一些變化我們就可以看出肝血的盛衰。那么,如何養(yǎng)肝補血呢?
肝血不足看這些變化
中醫(yī)學認為,“爪為筋之余”,“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是體內的筋延伸到體外的部分。肝主筋,又能藏血,故肝臟與筋和指甲的關系都十分密切。從指甲的堅脆、厚薄、顏色枯萎或潤澤等信號,可以讀出體內肝血的盛衰秘密。健康人的指甲,一般因血液供應充分而呈桃紅色,表面光滑圓潤,厚薄適度,形狀平滑光潔,無縱橫溝紋,沒有干擾斑。若肝血盛衰出現變化,往往會在指甲上有所表現。
辨顏色
若指甲顏色蒼白,往往說明有貧血或營養(yǎng)不良,可多吃大棗、黑芝麻等補氣補血的食品;若指甲黯黃,可能是肝膽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先兆,需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指甲青紫,暗示有寒證,或是血瘀、缺氧。
辨斑點
指甲出現白色斑點,多為小兒消化不良、蟲積或者缺鈣,平時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營養(yǎng)均衡;指甲下出現紅色斑點,說明毛細血管有出血;出現黑斑,說明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可能有腫瘤、壞疽,建議到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辨紋路
一般指甲出現縱紋,多為過度疲勞、神經衰弱、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慢性疾病,平時應注意休息;出現橫溝,一般是營養(yǎng)不良,或是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
辨半月痕
指甲根部的“月牙”,又稱半月痕,也能反映機體的氣血健康狀況。身體健康者,半月痕大小適中,呈灰白色;若沒有半月痕,多是氣血不足的表現;半月痕過大,則易患高血壓、甲亢等疾病。
肝血不足吃什么?
我們了解了肝血不足的一些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肝血不足可以怎么食療:
1莧菜
莧菜性味甘涼,長于清利濕熱,對于濕熱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紅腫不利等,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莧菜能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防止肌肉痙攣(抽筋)。它含有豐富的鐵、鈣和維生素K,可以促進凝血、造血等。
2桑葚
桑葚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于果實紅熟時采收,曬干或生用、或加蜜熬膏用。桑葚味甘、酸,性寒,能滋補肝腎、補血養(yǎng)顏、生津止渴??捎糜诟文I陰虧、腰膝酸軟、目暗耳鳴、關節(jié)不利、津虧血少、口渴煩熱、腸燥便秘等癥。
3黑芝麻
黑芝麻味甘性平,具有滋養(yǎng)肝腎、養(yǎng)血潤燥的作用。特別適合因肝腎不足所致的脫發(fā)、須發(fā)早白、皮膚干燥、大便秘結的中老年朋友食用。因為黑芝麻含脂肪很多,而且不好消化,每天10~15克即可,建議用豆?jié){機把黑芝麻和花生、薏米一起磨成粉末,這樣更有利于吸收。
4鴨血
所謂補肝血食鴨血。鴨血性平,營養(yǎng)豐富,肝主藏血。取鴨血100克,鯽魚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養(yǎng)肝血,輔治貧血,也可幫助肝癌患者保肝。
5雞肝
動物肝臟是養(yǎng)肝的食物,而雞肝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鋅、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質豐富,是補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動物肝中維生素A的含量遠遠超過奶、蛋、肉、魚等食品,具有維持正常生長和生殖機能的作用,能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干澀、疲勞。
6阿膠
在養(yǎng)生專家的眼里,阿膠無疑是補肝血的第一滋補品。阿膠是補血圣品,能補一切血虛癥,并且補血滋陰,防治一切血虛熱病。治療女性一切肝血不足癥,選擇阿膠是很好的,尤其是營養(yǎng)型貧血的女性、身體虛弱者、免疫力低下的人士及產婦。
7大棗
紅棗中所含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是保護肝臟的營養(yǎng)劑。它能促進肝臟合成蛋白,增加血清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調整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有預防輸血反應、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等作用。
8菠菜
在眾多蔬菜之中,最適宜養(yǎng)肝的是菠菜。菠菜性甘涼,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春季里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9枸杞
枸杞別稱眾多,既可作為食材,又可入藥,其味甘,性平,入肝、腎、肺經,能夠養(yǎng)肝、滋腎、潤肺,歷代醫(yī)家治療肝血不足、腎陰虧虛引起的視物昏花和夜盲癥,常常使用枸杞子。
除了上述的食療,肝血不足還可以嘗試按摩療法。
按摩這3個穴位幫你養(yǎng)肝補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雙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后用右手按壓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沖穴排肝毒
雙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沖穴(在足背,當第一、二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沿骨縫的間隙按壓并前后滑動,20次。然后用左手按壓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氣,感覺輕微酸脹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雙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經循行,五指并攏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