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牙斑后洗牙會損傷牙齒嗎?
摘要:很多人都覺得如果洗牙的話會損傷牙齒,甚至以為會出現(xiàn)牙齒漏風的風險,事實上,洗牙不但能清除牙面一些污垢還有防齲齒,去口臭等防治口腔疾病的好處。
不少人擔心洗牙會損傷牙齒,真的如此嗎?事實上,洗牙不但能清除牙面一些污垢而不損傷牙齒,還有防齲齒,去口臭等防治口腔疾病的好處。因此,在發(fā)達國家,洗牙是很普及的常規(guī)口腔保健,人們每年一至兩次找自己的牙醫(yī)去洗牙,色漬嚴重者如吸煙、常飲濃茶或咖啡者,甚至每季度洗一次。
“洗牙”的醫(yī)學術語為“潔治”,“潔”指去掉牙面的菌斑和牙石、色素等牙垢,“治”就是治療牙周疾病。洗牙可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癥狀,是牙齦炎、牙周炎的基礎治療。洗牙是靠超聲波的高頻振動來擊碎牙石,醫(yī)生操作時在不加壓只是輕輕接觸牙石的情況下不斷移動工作頭,這樣是不會損傷牙齒的。有些人在洗牙過程中和洗牙后會覺得牙齒酸痛,這主要是牙根(牙根對冷、熱、酸、甜等刺激均較敏感)暴露所致,而牙根暴露是牙周病的一種典型表現(xiàn)。因此,牙周炎癥越重,牙根暴露可能越明顯,在治療中和洗牙后的酸痛感也會越明顯。有些人在洗牙過程中會有出血,這是因為菌斑牙石等刺激牙齦發(fā)生炎癥,炎癥越嚴重,牙齦出血也越明顯(急性炎癥應先控制炎癥再洗牙),洗牙后發(fā)炎的牙肉不再腫脹、牙肉可恢復健康。至于有些人洗牙后感到牙縫變大,那是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有牙周病,牙齦萎縮了,平時牙縫被牙石包裹,而洗牙后牙石被清理掉了,自然就有牙縫變大的感覺。如不及時除去牙石,牙齦會進一步萎縮,牙周病會進一步發(fā)展,最終牙齒脫落。有人問洗了牙后,牙好像沒有光澤了,而且很快就又黑了。這是因為不正規(guī)的洗牙往往省去了打磨拋光這一環(huán)節(jié),遺留牙表面比較粗糙,更容易附著臟東西,自然很快就黑了。
洗牙是一種專業(yè)性很強、很細致的技術性工作,需經(jīng)過嚴格的培訓才能勝任。因此如果您被告知洗牙只需10分鐘,就不要進去了。
不正規(guī)的洗牙可以導致:
1.只洗掉了牙齒表面的牙垢,而遺留了致病作用更強的深層牙垢等致病因素;
2.損壞牙齦、加重牙周??;
3.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國人對齲齒比較重視,知道牙齒出現(xiàn)黑點就去補牙,但對牙周病的概念很模糊。牙周病就是從牙齦擴展到整個牙周的病變,其危害更嚴重。齲齒是壞一點,牙周病是害一片,有些人牙齒好好的,就是因為牙周病而無法咀嚼。目前,牙周病的治療還屬于國際性難題,惟有從預防入手。菌斑和牙石是導致牙周病的禍根,定期洗牙是對付牙周病的最有效方法。我們有一部分牙間隙是刷不到的,細菌及食物的細小殘渣就在牙面上日積月累,并逐漸層層礦化(實驗證明菌斑24小時就可以鈣化,這是每天至少刷牙兩次的理論基礎),最終形成牙石。牙石形成的速度因人而異,與唾液成分、機體代謝、菌斑數(shù)量及所吃食物性質(zhì)等有關,牙齒排列、牙面光潔度和口腔衛(wèi)生等也會影響牙石的形成。牙面色漬的形成與化學物質(zhì)、食物色素、煙草及色源細菌等有關,常常沉積于菌斑、牙石表面,較厚的色素沉積物亦可供菌斑聚集。菌斑和牙石形成粗糙表面對牙齦形成機械刺激先導致牙齦炎,隨后病變擴展到整個牙周組織,造成牙槽骨破壞,牙齦退縮,牙根暴露,導致牙周病。
(實習編輯: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