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耳朵,可能很多人對它的認(rèn)識還局限在露在外面的耳廓、能用挖耳勺掏的外耳道和爛了就會導(dǎo)致耳聾的鼓膜。其實只知道這些,相當(dāng)于您還在景區(qū)大門外面轉(zhuǎn)悠呢!耳朵里面如同一座神秘的宮殿,結(jié)構(gòu)復(fù)雜,部件繁多,今天就讓我給您當(dāng)一次導(dǎo)游,來個耳朵宮殿一日游。
耳朵最外面的部分叫做耳廓,別以為它的作用只是給您提供服務(wù),幫您托住眼鏡腿,幫您拉緊口罩帶,幫您戴耳釘臭美,其實人家最主要的作用是收集聲音。本來是聲樂老師,愣是給您當(dāng)了這么多年的體育老師,您說憋屈不憋屈?好,咱接著往里走。里面這個長長的走廊叫外耳道,靠外的一段皮膚上有毛發(fā),靠里一點的皮膚有耵聹腺,這樣的耳道猶如帶自動噴水裝置的草坪,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沒事千萬別拿挖耳勺、火柴棍來掏挖它。耳道的耵聹腺分泌的耵聹帶有特殊氣味,能把小強(qiáng)之類不速之客擋在外面,聞到這個味它們是唯恐避之不及。外耳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將耳廓收集到的聲波傳到里面去。
再往前走就到走廊盡頭了,我們看到一張密不透風(fēng)的玻璃門,也就是我們的鼓膜。為了保護(hù)里面的安全,這個大門一直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連水都休想流進(jìn)去。這個門是個界限,門外面的部分叫外耳,門里面就是中耳了。進(jìn)到中耳里面您可別亂跑,這里面機(jī)關(guān)可多了。噓,別吵,這間房深處臥了一只脾氣古怪的大蝸牛,它要一生氣您就聾了。咱先往周圍轉(zhuǎn)轉(zhuǎn),一會兒再去參觀它。
中耳這個房間有六面墻,外墻是玻璃門,內(nèi)墻是大蝸牛,樓上的大哥是長得跟核桃一樣,叫大腦,天天愛泡澡,把家里裝成了游泳池,所以千萬別把房頂捅破,要不然這宮殿就漏水了。樓下的情況更復(fù)雜,都是重要的管道和電線,有一個特別粗的天然氣管道叫頸內(nèi)動脈就走底下過,施工時一旦爆炸,可能就要了命了。天然氣管道后面緊挨著另一個更粗的管道是自來水管,自來水管在這里拐了彎,拐彎的地方叫頸靜脈球,往下走就是頸內(nèi)靜脈了。施工時也要小心這個管道,一旦爆裂,也是極其麻煩。這兩個管道之間還走著幾根電纜,分別是舌咽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副神經(jīng)和舌下神經(jīng),也非常非常重要。來,大家跟我往后走,有個臺階,大家慢點,臺階底下走著面神經(jīng)呢。上了臺階有個小門,叫鼓竇入口,常年開放,它要是堵上了,耳朵就該出毛病了。過了這個小門往后走,豁然開朗,這個稍微大點的空間叫鼓竇,再往后走就是乳突了。乳突里全是像蜂房一樣的小洞,乳突的后墻里走著一個很粗的管道叫乙狀竇,跟下面的頸靜脈球相通。乙狀竇的內(nèi)面又到腦子大哥家的邊界了。乳突和外耳道共用一堵墻,乳突的前墻就是外耳道的后墻。有一根非常非常重要的電纜叫面神經(jīng),就走剛才的臺階下走到這堵墻的下面。這個電纜一旦出毛病,我們就嘴歪眼斜了。走,我們往回走,還回到中耳大廳里。往前走,有個長長的通道,叫咽鼓管,通往鼻子后面。別以為鼓膜密不透風(fēng),中耳就是個密閉空間了,其實很多交易都是走咽鼓管完成的,比如保持中耳和外面的壓力交換,比如運(yùn)送中耳的分泌物出去。所以,這個通道出了問題,耳朵的麻煩就來了。
參觀完中耳,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內(nèi)耳,也就是這只大蝸牛了。蝸牛的頭叫前庭,上面長著三個半圓形的觸角叫半規(guī)管,這三個觸角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它們管著我們的平衡,它們要是出了問題,我們會又暈又吐。蝸牛身上還連著一條鏈子(中耳的聽骨鏈)就連在玻璃門把手上,所以,您別看這只蝸牛天天在屋里睡大覺,其實外面發(fā)生什么事,它聽得一清二楚,所有聲音都通過那條連在玻璃門上的鏈子報告給大蝸牛了,大蝸牛再通過連在它后面的聽神經(jīng)把聲音傳給腦子大哥,我們就聽到聲音了。外耳道堵了或者玻璃門破了或者鏈子斷了,大蝸牛的本事就大大減弱,不過它還能通過骨頭的震動感受到部分聲音。要是大蝸牛壞了,哪怕外耳道、玻璃門和鏈子都完好,我們也會聽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