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有些家長會誤以為只是孩子不愛說話,等長大之后就好了,不必太在意。但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不然,自閉癥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可怕,一定不能忽視!自閉癥的孩子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名字聽著很美麗,但現實并不美麗,這些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你能看得見,卻無法走近他們。
讓我們一起關愛自閉癥兒童,看推拿療法如何治療自閉癥。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為廣泛性發(fā)育障礙,是少兒常見的精神行為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fā)育障礙及特殊行為表現;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fā)育遲滯,部分少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根據其主要臨床癥狀,本病多歸屬于中醫(yī)學童昏、語遲、清狂、無慧、胎弱、視無情、目無情等范疇。
少兒推拿是一種集治療、康復和心理撫慰于一體的傳統中醫(yī)療法,手法輕柔,感覺舒適,可以滋補肝腎,養(yǎng)心安神,統調臟腑經絡,平衡氣血陰陽,增強自身免疫力,對于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尤其具有明顯的效果。相對其他方法來講,少兒更容易接受,治療時也會更放松,而愉悅、放松本身對自閉癥的康復就是非常有益的。
推拿調理基本處方及方義
01.基本處方
開天門、分推坎宮、揉太陽各240次,摩振百會、四神聰各3分鐘,搗小天心80~120次,捏脊10遍,按揉足三里2分鐘,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旋推鎮(zhèn)驚穴240次。
02.方義
開天門、分推坎宮、揉太陽可醒神開竅、益腎補腦;摩振百會、四神聰、搗小天心可健腦益智、開心竅;捏脊、按揉足三里可扶正氣、調臟腑、益腦神;擦腰骶部、旋推鎮(zhèn)驚穴可增髓益腦、健腦利神。全方共奏醒神開竅、健腦益神之效。
分型論治
01.腎精不足,神志失充
【臨床表現】生長發(fā)育遲緩,形體羸弱無力,精神萎靡,頭暈目眩,健忘失眠,行動遲鈍,表情淡漠,聽力障礙,腰酸腿軟,小便清長或尿頻、遺尿,舌淡苔薄,脈沉弱或弦細。多見于年少初病,胎元失養(yǎng),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失護等導致腎虛,先天之精不足,腦髓發(fā)育空虛或竅道不通,神志失充。
【調理方法】填精充髓,補腎益智。
【推拿調理】基本方加補腎經、補脾經各240次,揉二馬、太溪、復溜、懸鐘、涌泉、腎俞各200次,調理足少陰腎經5~10遍。
【中藥輔助】河車八味丸加減:紫河車、鹿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枸杞子、石菖蒲、益智仁。
食少納呆者,加砂仁、神曲;喉中有痰者,加郁金、橘紅。
02.腎陽虛損
【臨床表現】大腦先天發(fā)育遲緩,前囟遲閉,牙軟不牢,智力障礙,表情淡漠,面色淡白,四肢不溫,腰酸腿軟,形寒尿頻,舌淡白,脈沉弱或沉遲。多由于先天稟賦不足,素體陽虛,或久病重病耗損導致腎陽虛損而致。
【調理方法】溫腎助陽。
【推拿調理】基本方加補腎經240次,推三關、揉外勞宮各240次,揉腎俞、命門、腰陽關、會陽穴各240次,調理足少陰腎經5~10遍。
【中藥輔助】右歸丸加減:熟地黃、山茱萸、當歸、枸杞子、山藥、鹿角膠、菟絲子、杜仲、肉桂、附子。
流涎者,加益智仁;尿頻者,加桑螵蛸、補骨脂;面色淡白,四肢不溫者,加附子、桂枝、紫石英。
03.腎陽虛耗
【臨床表現】發(fā)育遲緩,智力發(fā)育障礙,形體消瘦,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健忘少寢,腰膝酸軟,心煩熱或骨蒸勞熱,顴紅盜汗,咽干舌燥,舌紅苔少,脈細而數。多由素體虛衰、陰長不足,或產時勞所傷,或久病熱病耗損,或暴失于血、陰精受傷所致。
【調理方法】補腎養(yǎng)陰。
【推拿調理】基本方加補腎經、揉二馬、太溪、復溜、懸鐘、涌泉、腎俞各240次,調理足少陰腎經5~10遍。
【中藥輔助】
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黃、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山茱萸。
健忘少寢者,加遠志、五味子;咽干舌燥者,加元參、石斛。
04.痰迷心竅
【臨床表現】癡呆,口角流涎,言語不清或喃喃自語,表情淡漠,舌體胖大,苔白膩。由少兒脾常不足,脾失健運,痰濁內生,痰蒙清竅,腦神失養(yǎng),腦虛失聰,心失所養(yǎng)所致。
【調理方法】健脾豁痰開竅。
【推拿調理】基本方加補脾經、補腎經各240次,推三關240次,揉豐隆、三陰交、陰陵泉、水道、水分、箕門各240次,調理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各5~10遍。
【中藥輔助】導痰湯加減:
半夏、陳皮、茯苓、膽南星、枳實、炙甘草。
口角流涎者,加竹瀝、姜汁;表情淡漠者,加郁金、石菖蒲。
05.瘀阻腦絡
【臨床表現】癡呆不識人,言語謇澀,頭痛,頭暈,健忘,失眠,舌質暗或有瘀點,脈細澀。少兒多因產傷、外傷等使血液外溢,瘀阻于腦絡,腦失所養(yǎng)而致。
【調理方法】活血通竅。
【推拿調理】基本方加揉膈俞、血海、三陰交、四滿、地機、陰廉、維道、心俞、肝俞各1~3分鐘,背部刮痧(以出痧為度)。
【中藥輔助】通竅活血湯加減:川芎、桃仁、紅花、麝香、蔥白、鮮姜、紅棗。
頭暈健忘者,加枸杞子、杜仲、山茱萸:煩躁失眠
多夢者,加生龍骨、生牡蠣、珍珠母。
06.心肝火旺
【臨床表現】急躁易怒,任性固執(zhí),聽而不聞,不易管教,情緒不寧,高聲叫喊,跑跳無常,面赤口渴,狂躁譫語,夜不成寐,時有便秘溲黃,口干,舌尖紅,苔黃,脈弦數。少兒純陽之體,肝常有余,心火易亢,肝木易旺,若情志不遂,暴怒憤郁傷肝,肝氣不舒,郁而化火,煎熬成痰,上蒙清竅,或過喜傷心以及胃熱上蒸,均可擾亂神明而導致本證。
【調理方法】清心平肝,安神定志。
【推拿調理】基本方加清肝經、清心經各240次,清天河水240次,揉中封、頭臨泣、俠溪、曲鬢、懸厘、小海、少海、曲澤、靈道各1~3分鐘,調理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各5~10遍。
【中藥輔助】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澤瀉、黃芩、梔子、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黃。
任性固執(zhí)者,加白薇、遠志、茯神;狂躁不寐者,加青黛、桑白皮。
07心肝兩虛
【臨床表現】屆年不語,發(fā)育遲緩,神疲乏力,少言懶語,多夢易醒,時有夜驚,食少納呆,面色少華,四末不溫,舌淡苔薄,脈細弱。少兒脾常不足,后天補養(yǎng)不足,心主血,脾為生血之源,心脾虧虛,血不養(yǎng)心,則神不守舍。
【調理方法】養(yǎng)心補脾安神。
【推拿調理】基本方加揉太淵、脾俞、心俞、足三里、消食穴各240次,補脾、補腎各240次,推三關240次,神闕靜振20分鐘,調理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陰心經各5~10遍。
【中藥輔助】歸脾湯加減:人參、黃芪、
白術、茯神、
酸棗仁、龍眼肉、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姜、大棗。
夜驚易醒者,加夜交藤、炒棗仁;食少納呆者,加山藥、焦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