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針刺針灸 > 三伏灸灸透這四穴 祛除一身之疾?

三伏灸灸透這四穴 祛除一身之疾?

摘要: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yǎng)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jié)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運用三伏天,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用艾火的純陽,對經絡腧穴溫熱刺激,令陽氣滲入穴位經絡,使全身氣血充盈,直達病所,標本兼治,為身體溫經散寒、補虛助陽,鼓舞陽氣,平衡陰陽,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4個穴位,堅持艾灸就能祛除寒濕、溫養(yǎng)五臟、通經活絡等。

道醫(yī)講:“血遇熱則行,經遇熱則通,寒遇熱則溫,濕遇熱則散,風遇熱則出,火遇熱則解,遇熱則化,虛遇熱則壯。”

三伏天艾灸有如神助,此時不艾灸,更待何時?

2019年“三伏灸”時間表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體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歷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歷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歷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歷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農歷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農歷七月二十)

這時人體毛孔擴張,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灸,更容易滲透幫助蘇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將體內的頑疾以及冬天受的寒氣驅除。

三伏天做艾灸的三大好處

三伏灸第一大好處:排濕寒的效果是平時的3倍

三伏是一年中陽氣最足的時候,也是身體排除寒濕伏邪最好的時機,此時來做艾灸可達到三陽相加,即同時利用“天之陽、地之陽(艾灸)、人之陽”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濕。

三伏灸第二大好處:預防伏邪潛藏

三伏天陽氣聚集在體表,五臟空虛,陰邪伏在體內,沒有辦法順暢地排除體外,伏邪容易潛藏在我們的心肺、脾胃、關節(jié),腰臀,到冬季就會出現不適反應。所以我們在三伏天做艾灸就可溫養(yǎng)五臟,保持體內陽氣,以防此類現象發(fā)生。

三伏灸第三大好處:可以疏通經絡,保持身心愉悅

三伏天人體會感覺悶熱不適,甚至會中暑、暈厥,這是因為人體的經絡和穴位被堵住了,通過艾灸把經絡穴位打開,疏散這些邪氣,人自己就會感到輕松、舒適,從而保持心情愉悅。

三伏天灸透這四穴,可祛除一身之疾!

后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臨床中,氣虛血虛首選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選足三里。

一次一個穴位不少于10分鐘,如果身體差,氣血差的那灸的時間需要長一點,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觀察,如果堅持灸足三里10日,你會感覺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飯香了,面色紅潤了。

任脈穴位——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

簡便取穴:四指并攏,置于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關元穴的作用:溫腎陽、提性欲,補虛,壯陽的作用。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位于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tǒng)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

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

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我們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接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yǎng),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yǎng),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yǎng)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jié)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

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

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jié)作用。

尤其是對于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為主,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相關問答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熱文排行

熱門問答

用藥指導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