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水的甲骨文字形是水流動的樣子,《說文解字·水部》云:“水,準也,北方之行。”段玉裁注:“水,準也。準,平也。天下莫平于水。”因此,古代匠人建設需要水平尺。
水是生命的源泉,追溯古代的著名文明,如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等等,其發(fā)祥地附近都有大的河流。如古埃及就是橫跨尼羅河兩岸,因為充沛的雨水和灌溉,最終形成尼羅河三角洲,給古埃及人民帶來了豐富的物產(chǎn),促進了埃及文明古國的強大,時至今日埃及金字塔也是舉世公認的世界奇跡之一。
在古代,人民認為水和火都是神的力量,對水神和火神都是頂禮膜拜。中國古代的水神有很多,根據(jù)《廣雅·釋天》的記載,江神為“奇相”,而掌管黃河的神是冰夷。另外民間樸素地認為,在天地眾神中,龍是掌管江河湖海的水神。舊時遇到大旱,人們會在河邊擺出豐盛的祭品向龍王求雨,至今有些地方老人們還稱自來水管為“水龍頭”,就是古老文明的遺跡。
水是流動的,流動的水才有生機,古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水又是清涼的,人們從滴水成冰領悟到水的本質(zhì)——寒涼;水流向下,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中,水因寒涼,故歸屬于北方。根據(jù)取象比類的原則,凡是具有寒涼、向下、滋潤、流動的特征的,都歸屬于水。
《尚書·洪范》說:“水曰潤下。”水與火的性質(zhì)剛好相反,“火曰炎上”,我們常說水火不相容,就是這個道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把五臟中的腎歸屬于水,同時把膀胱、骨、發(fā)、耳、二陰等與腎相關的事物統(tǒng)統(tǒng)都歸屬于水。這是一種推演絡繹法,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認識方法,目的是便于臨床上的分析和治療。
火
“火”是物體燃燒時所產(chǎn)生的光和焰。甲骨文的火就像是火焰熊熊燃燒的形狀,而古陶文的火好像是一個架起的火堆,后世的火字雖歷經(jīng)變化但基本保留了這一形狀。
學會用火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教會先民使用火的人往往被奉為始祖或神靈,相傳我們?nèi)A夏民族的火祖是“燧人氏”?!俄n非子·五蠹》篇載:在遠古時期,人們吃生食,茹毛飲血,這些食物“腥臊惡臭,傷害腸胃,民多疾病”。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火烤熟的食物味美且易消化,但因雷擊等產(chǎn)生的自然火很少而且人們很難保留火種。這時有一位圣人從鳥啄燧木出現(xiàn)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鉆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百姓,讓大家學會了人工取火的方法?;鹉軣臼澄铩⒄彰魅∨?、冶煉金屬等等,人類生活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后世尊稱這位圣人為燧人氏,“燧”是在木塊上鉆洞,其目的是取火,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燧人氏被尊奉為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尚書·大傳》云:“燧人為燧皇,伏羲為戲皇,神農(nóng)為農(nóng)皇也。”
除了火祖“燧人氏”的傳說,相傳火神祝融也為人類帶來了光明。相傳他從上界光明宮里取來火種,教人們把打來的野獸放在火上烤熟了吃,大家非常敬愛火神祝融,真心誠意地祭祀他。這種行為觸怒了水神共工,共工和祝融打了起來,結(jié)果共工抵擋不住祝融,逃到天邊,一頭撞倒了不周山。“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zhàn)。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史記·補三皇本紀》),可見當時的戰(zhàn)況多么慘烈。
火在五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火屬陽中之陽。因為火性炎上,所以性質(zhì)屬火的多占有上位,比如太陽。就東西南北的方位來說,古文尚書認為,“火”在中央,制約著其他方位;今文尚書認為,“火”在南方,與炎熱的性質(zhì)相符合?,F(xiàn)在一般認為“火”主南方。在人體,火與心的關系非常密切,《黃帝內(nèi)經(jīng)》載“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
中醫(yī)學認為,在五臟之中,心為君主,屬火,其體熱,其用陽,所以心陽又稱心火。心為君主之官,統(tǒng)領全身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主持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故心火又被稱為君火。腎中陽氣,曰腎陽,亦即命門之火,又稱腎火、相火等。腎陽為人身陽氣之根本,與生俱來,是生命的原動力。《素問·天元紀大論篇》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就是說心為君主,腎為根本,君火為用,相火為根,相火要在君火的統(tǒng)帥下才能發(fā)揮正常的生理功能。君火得其常,則神明乃彰;而相火宜其藏,故曰相火以位。
傳統(tǒng)醫(yī)學采取取象比類的方法,因為“火”具有溫煦的功能,所以患者如果出現(xiàn)手腳冰冷、大便溏薄、月經(jīng)淡黯、陽痿、早泄等一系列寒象,往往被認為是陽氣不足,這里的陽氣與相火的關系非常密切,臨床上經(jīng)常會用巴戟天、肉蓯蓉甚至鹿角片等溫補之品。
總之,火不僅在生產(chǎn)生活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在人體也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在正常的狀態(tài)下,生命之“火”給人體持續(xù)的溫煦和助力,如同太陽普照大地,熠熠生輝。
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18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17.9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2煎藥
健客價: ¥148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 ¥548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 ¥35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 ¥248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 ¥38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 ¥45解熱鎮(zhèn)痛。用于感冒引起的頭痛,發(fā)熱,鼻塞,流涕,咽痛。
健客價: ¥8用于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消化不良、腸炎和小兒腹瀉。
健客價: ¥7.9用于預防和治療壞血病以及各種急、慢性傳染疾病以增強機體抵抗力,病后恢復期、創(chuàng)傷愈合期以及過敏性疾病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2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癥見不思飲食,噯腐酸臭、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見上述癥候者。
健客價: ¥10.5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5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轉(zhuǎn)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健客價: ¥10用于預防和治療維生素B6缺乏癥,如脂溢性皮炎、唇干裂。也可用于減輕妊娠嘔吐。
健客價: ¥3益氣行滯,活血解毒,利濕消斑,驅(qū)風止癢。用于白癜風。
健客價: ¥13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用于急性支氣管炎痰熱壅肺的咳嗽、痰多、口干、便秘等癥。
健客價: ¥8用于治療腸道和腸外阿米巴病(如阿米巴肝膿腫、胸膜阿米巴病等)。還可用于治療陰道滴蟲病、小袋蟲病和皮膚利什曼病、麥地那龍線蟲感染等。目前還廣泛用于厭氧菌感染的治療。
健客價: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