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痘湯方
【枇杷清肺飲】枇杷葉12克,桑白皮15克,黃芩、夏枯草、連翹各9克,銀花15克,海浮石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黃連解毒湯】黃連3兩,黃芩、黃柏各2兩,梔子14枚。用法: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二次服。
【柴胡疏肝散】陳皮(醋炒)、柴胡各2錢,川芎、枳殼(麩炒)、芍藥各1錢半,甘草(炙)5分,香附1錢半。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網上盛行一種說法,認為臉部皮膚是反映身體臟腑功能的一面鏡子,長痘痘的位置反應身體不同臟器的健康問題,如額頭長痘對應肝臟毒素過多,右臉頰長痘則表明肺火上升。是這樣嗎?中醫(yī)皮膚專家表示,兩者沒有必然聯(lián)系,治痘痘主要還是看其外在表現(xiàn)與個人生活習慣。
痘痘與內臟健康無關“鼻頭長痘表示胃火大、消化系統(tǒng)不好;眉頭長痘表示睡眠不足……”網絡上關于臉上痘痘與臟腑有關的文章很多,大多被瘋狂轉發(fā),還圖文并茂。記者發(fā)現(xiàn),雖然這些文章都提到痘痘萌發(fā)部位反映相應臟器有健康問題,但對具體對應的臟腑卻又各有說法。有的文章提出鼻翼痘對應的是胃部的問題,但另一篇卻認為跟心臟有關;有的人認為額頭痘是心臟和小腸有問題,另外一些人卻說是肝臟毒素過多。
“臉上痘痘的萌發(fā)部位真與內臟健康有關?”廣東省皮膚病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科主任羅光浦副主任醫(yī)師表示,自己已被無數(shù)病人咨詢過這個問題。他表示,各家學說未必沒有道理,但就目前主流的中醫(yī)學說和中醫(yī)教科書來看,沒有材料表明臉上痘痘萌發(fā)部位與內臟健康的相關性。據(jù)他臨床看診觀察,兩者也無必然聯(lián)系。中醫(yī)在這方面的治療,主要還是以痘痘的顏色、形態(tài)及舌苔、脈象、大小便和月經情況(女性)等為依據(jù)進行分型和辯癥施治。夏季長痘多是痰熱蘊結
羅光浦稱,中醫(yī)學認為,長痘主要是陽熱素盛,加上青春期生機旺盛,血偏熱,氣血郁滯,蘊阻肌膚而發(fā)??;或因食肥膩、重口味的食物,導致肺胃積熱、化濕生痰、痰熱互結、血隨熱、上壅胸面。隨病情發(fā)展,情況進一步加重,形成結節(jié)、囊腫。還有的女性,因為沖任不調,血海不能按時滿盈,而出現(xiàn)月經期前后痘痘加重。
他認為,中醫(yī)治療痘痘很有效,相對于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更注重整體調理,盡量將體質調整到平和狀態(tài),副作用相對少、復發(fā)率也較低。羅光浦指出,中醫(yī)認為,痘痘有三型分:肺經風熱型、痰熱蘊結型和沖任不調型,各有不同的病征。“痘痘若是呈小丘疹、淡紅色,通常是肺經風熱型的;痘痘又紅又腫還有膿頭,多是痰熱蘊結型;若痘痘在女性月經前后冒出或加重,則是沖任不調型的。”
此外,這三種類型的痘痘,各有好發(fā)季節(jié)。“夏季,痰熱蘊結的痘痘比較常見;秋冬季,則多是肺經風熱型痘痘;沖任不調型的則沒有明顯季節(jié)之分,只和女性經期相關。”他指出,廣東氣候濕熱,也是誘因。
中醫(yī)防治痘痘可用湯方
不同類型的痘痘,都能找到對應的湯方針對性治療,一般1個療程為4周,大部分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并配合生活習慣的改變,可治好痘痘。
另外,生活中有四個注意要點,也可幫助防治痘痘:
一、不要過度進食會讓毛囊分泌更多油脂的辛辣、油膩、過甜的食物;
二、每天大便1~2次;三、不熬夜,最好每晚11點之前睡覺;四、不要用手擠壓痘痘,洗臉時要輕柔。
痘痘分型、特點與湯方
類型痘痘特點患者特點適合湯方
肺經風熱型一般表現(xiàn)為淡紅色且痘痘較小舌紅、舌苔黃枇杷清肺飲
痰熱蘊結型紅、腫,有膿頭、膿皰,甚至囊腫、結節(jié)舌紅、舌苔黃膩,多有便秘便干、口臭、口干等枇杷清肺飲+黃連解毒湯
沖任不調型在月經期及前后明顯加重或增多舌紅、舌苔薄黃,多伴月經不調、痛經等柴胡疏肝散+批杷清肺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