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BāDòuShùGēn
【別名】大葉雙眼龍根、擋蛇劍、獨行千里(《嶺南草藥志》)。
【來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根莖,植物形態(tài)詳巴豆條。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有毒。
【巴豆樹根的功效與作用】
治癰疽,疔瘡,跌打損傷,蛇傷,風(fēng)濕痹痛,胃痛。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溫中散寒,祛風(fēng)消腫。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煎水浸,浸酒擦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1~2錢。
【附方】
①治癰疽發(fā)背,腦疽,鬢疽:巴豆樹根,洗,搗敷患處,留頭。(《楊誠經(jīng)驗方》)
?、谥紊哳^纏指:巴豆樹根煎水浸患處。
?、壑蔚颍喊投箻涓粌?,浸酒一斤,擦患處。
?、苤味旧咭喊投箻涓粌桑氲亟鹋N邋X,三角草二錢五分。共為末,酒調(diào)敷患處。(②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⑤治風(fēng)濕性腰腿痛,胃寒痛:巴豆根一至二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