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脫離是指視網膜神經上皮與色素上皮的分離。一般根據發(fā)病原因可以分為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和滲出性視網膜脫離。
發(fā)病后,患者會出現視物模糊、視野缺損等癥,所以及時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視網膜脫離有什么治療方法?
視網膜脫離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一般可分為兩大類——外路手術和內路手術。
外路手術主要包括鞏膜外環(huán)扎、墊壓、冷凝等方式;內路方式主要包括玻璃體切割術、視網膜光凝術、氣體填充、硅油填充等。
且這兩類手術術后都是需要長時間的體位配合才能促進視網膜的復位。
尤其是玻璃體切除聯合氣體或硅油填充的患者,術后需要3個月左右的面朝下體位,才能使視網膜解剖復位,這樣才能保持手術后視網膜能夠恢復。
怎樣保持正確的體位以達到視網膜復位?
玻璃體切除術后有嚴格的體位要求,所以患者及家屬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硅油填充患者要求3-6個月面部朝下,氣體填充患者要根據氣體吸收情況1-2周面部朝下。
但長時間的面部朝下會給患者的體能和精神上帶去很大的消耗,所以可以坐、臥交替進行。
坐位時可保持面朝下,臥位時可俯臥或側臥,且側臥時盡量保持頭面向U型枕,切不可平躺。
如果長久的俯臥位壓迫眼眶至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加重了眼部的疼痛,可以用熱毛巾輕敷面部,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
術后應該怎么做呢?
長期的下體位會給患者帶去很多的不便,在這個時候,要提醒您,注意保護術眼,不要用手揉眼,避免對術眼的壓迫。
在個人衛(wèi)生方面,可在家人的幫助下洗頭,必要時可用眼罩遮蓋雙眼,避免水流進入眼內,引起感染。
如果在術后恢復期內生病,如咳嗽時,要先用舌頭頂住上顎,以免用力過猛,引起視網膜脫離再次發(fā)生。
溫馨提示
眼睛是人體較為脆弱的器官,一旦發(fā)病后治療不及時,將會影響我們的視覺功能。若您感到眼部不適,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請醫(yī)生就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