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健客網 > 新聞頻道 > 醫(yī)藥資訊 > 疾病資訊 > 胃息肉,到底要不要斬草除根?

胃息肉,到底要不要斬草除根?

2018-04-27 來源:醫(yī)學之聲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越來越受重視,做胃鏡檢查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胃息肉的發(fā)現(xiàn)率逐年增高。除非胃息肉過大或位置特殊,如長在幽門處導致幽門梗阻等,絕大多數胃息肉幾乎不會引起人體的不適癥狀,如不做胃鏡檢查,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胃息肉,怎么回事?

”胃息肉”這一名稱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觀察到的隆起物,是胃黏膜表面長出的乳頭狀突起,多是由胃黏膜異常增生而來。

較小時常無明顯癥狀,一般都是在胃鏡檢查、胃腸鋇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術時偶然發(fā)現(xiàn)。

本病早期或無并發(fā)癥時多無癥狀。出現(xiàn)癥狀時常表現(xiàn)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

合并糜爛或潰瘍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現(xiàn)為糞潛血試驗陽性或黑便,嘔血少見。

位于幽門部的帶蒂息肉,可脫入幽門管或十二指腸,而出現(xiàn)幽門梗阻的表現(xiàn)。息肉生長于賁門附近時可有吞咽困難。

在消化內科門診,經常看到這樣的胃鏡報告:“胃息肉”。很多患者看到這樣的報告,以為自己得了胃癌,常為此焦慮不安。

那么胃息肉究竟是怎么回事?需要怎么治療?胃里怎么會長息肉,會不會癌變?需不需要切除呢?

為什么會長息肉?

胃息肉是一種公認的胃癌癌前期病變。

據統(tǒng)計,約有1-5%的胃鏡受檢者中可發(fā)現(xiàn)息肉,其中約80%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約20%為腺瘤性息肉。

胃息肉

目前,對胃息肉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仍不完全清楚,初步研究提示:

1.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由于胃內感染和損傷引起的適應性反應,如幽門螺桿菌(H.p)感染,在中國感染率達57%~75%,H.p陽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H.p感染后,其中約40%的患者息肉完全消退;

2.而腺瘤性息肉和H.p感染關系不明確,它的發(fā)生多與基因突變有關,可能是由

于外界或環(huán)境因素改變而導致多個基因改變造成的。

3.家族性息肉有家族史或遺傳可能。

4.藥物疾病原因:某些藥物長期刺激胃粘膜而發(fā)生息肉;

5.也有報道稱質子泵抑制劑長期服用也會刺激產生;

6.此外,胃食管返流癥等疾病也會引起息肉發(fā)生。

胃息肉無癥狀易被忽視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越來越受重視,做胃鏡檢查的人也越來越多,所以胃息肉的發(fā)現(xiàn)率逐年增高。

除非胃息肉過大或位置特殊,如長在幽門處導致幽門梗阻等,絕大多數胃息肉幾乎不會引起人體的不適癥狀,如不做胃鏡檢查,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但由于胃息肉有惡變可能,且個別胃息肉惡變幾率很高,患者一旦忽視很可能罹患胃癌,所以建議應重視胃鏡檢查。

此外,老年人胃病發(fā)病率高,如胃潰瘍、胃炎等,會經常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雖然抑酸藥物對于治療胃病非常有效,但同時也增加了胃息肉的患病可能,所以老人們在胃病治愈后,一定要及時停藥,千萬不要濫用,否則可能治好了原有的胃病,招來了新的胃病。

胃息肉會癌變嗎?癌變幾率有多大?

患者在被查出胃息肉后,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癌變”?

胃息肉是一種公認的胃癌癌前期病變。

增生性息肉癌變率低約為0-5%;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一般在25-50%之間,甚有高達66.5%的報告。

但胃息肉發(fā)生癌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息肉的大小、組織學類型、形態(tài)、數目、部位、上皮間變程度、年齡以及地區(qū)和種族等;并非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

①息肉的大?。?/p>

呈正相關,即息肉越大,癌變率越高。

直徑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變率小于1%;

直徑在1-2厘米者癌變率通常為10%;

直徑大于2厘米的癌變率通常為50%。

②息肉的組織學類型: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高,其中管狀腺瘤的癌變率為1-5%,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約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變率則介于兩者之間。

也有人將息肉的表面發(fā)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稱之為"原位癌",這時異常細胞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體的基底膜。

③息肉的形態(tài):

有蒂息肉癌變率較低而無蒂息肉癌變率高。

息肉表面光整者癌變率小于5%,呈乳頭狀者約近35%,呈菜花狀或分葉狀者約為50%。

無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壇狀易癌變。

④息肉的部位與年齡:

胃息肉的多發(fā)部位是胃竇約占65%,其次為胃體部約占20%。

一般認為多發(fā)性息肉的癌變率高于單發(fā)者;

年齡越大息肉發(fā)生機會越多癌變率越高;

腺瘤存在的時間越長,癌變的危險性越大。

⑤多發(fā)性息肉的惡變率比單個息肉高。

⑥增生性息肉癌變率較低

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屬于胃腺體增生延長,排列比較紊亂,腺體之間有較大的空隙,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絕大多數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左右。

所以,所有類型的息肉,胃鏡一經發(fā)現(xiàn),應必須取活檢,做活檢的目的就是通過病理證實息肉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則上需要切除治療,以絕后患;

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據病因,采取相應措施。

到底要不要切除?

患者發(fā)現(xiàn)胃息肉后,應觀察胃息肉的大小、形態(tài)和數目:

1、如胃息肉直徑小于1厘米,且數目較少,可先定期監(jiān)測。通常建議50歲以上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觀察息肉生長狀況,如沒有長大和增多傾向,則可繼續(xù)觀察。也可以在內鏡下行切除術。

2、如息肉直徑在1~2厘米之間,通常認為可切可不切,但是如數目較多,則建議切除,尤其是息肉無蒂,屬腺瘤型息肉,則一定要切除。

1~2厘米的息肉可在胃鏡下切除,無需另做手術,所以患者不必有太大心理負擔。

3、如息肉直徑大于2厘米,則不論息肉多少、類型、有蒂無蒂,一定要切。此類息肉最好通過腹腔鏡手術切除,通過胃鏡切除很容易切漏,而一旦切漏,后續(xù)處理非常麻煩。

結語

總之,一旦在胃鏡下發(fā)現(xiàn)息肉,不管有無癥狀,主流觀點是:

第一,必須取活檢;

第二,視息肉的形態(tài)和數目等因素,考慮胃鏡下切除。

第三,對于惡變率較高的息肉建議立即胃鏡下、腹腔鏡、或外科手術切除。

第四,即使切除后,還需定期內鏡復查,1-2年一次胃鏡復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