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美國腫瘤學會年會(ASCO)將于當地時間6月2日于芝加哥舉行,當地時間5月17日中午12點,ASCO在亞歷山大總部召開了會前新聞發(fā)布會,公布了LBA研究發(fā)布及報告的日程。
ASCO主席Hayes教授和侯任主席Johnson教授共同介紹、推薦了6個研究,其中吳一龍教授的研究(Abstract8500)位列其中。下面為6個研究之一ABSTRACT4006的主要內容。
膽管由肝內膽管和肝外膽管組成,至今膽管癌術后的5年生存率也小于10%。至今為止,關于膽管癌的輔助治療尚無標準治療方案。
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開展了BILCAPⅢ期臨床試驗納入了447名膽管癌患者,探究卡培他濱在膽管癌輔助治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BILCAP研究為對于難治腫瘤的輔助治療開展的首個足夠樣本量的臨床試驗。
主要結果
共447名患者入組,接受卡培他濱治療6個月。80%的患者進行了至少3年以上的臨床復查(CT、多種血液化驗)。
觀察組的術后中位生存期為36個月,卡培他濱組為51個月。
全部患者來看,卡培他濱組較觀察組降低了20%的死亡風險,兩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但是,卡培他濱組包含了提早停藥、出組的患者。對于嚴格遵守研究流程的患者進行分析,卡培他濱組較觀察組降低了25%的死亡風險,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卡培他濱組的中位復發(fā)時間為25個月,觀察組為18個月。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手足紅疹,這在任何瘤種應用卡培他濱時均非常常見。無治療相關死亡發(fā)生。
ASCO主席DanielFHayes說:“這項研究幫助了我們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膽管癌輔助化療的標準方案問題。在此之前,一直都沒有輔助治療的標準方案。”
“卡培他濱是一種各很容易購買到的化療藥物,現在研究表明能給患者多存活1年以上的機會。”
主要研究者John教授稱,膽管癌的管理策略非常不完善,直到現在關于膽管癌標準的治療方案的臨床試驗非常少。
“我們的試驗是全球首個納入了足夠樣本量的,證明輔助治療可以改善膽管癌患者總生存期的臨床試驗,并且研究證明不良反應也可以耐受。”
“我們試驗的更大的意義是,我們進行了腫瘤組織樣本收集,并且有非常充足的臨床數據,這對于我們開展基因和分子標志物的篩查很有好處。”
“我們在本世紀初就已經開始準備這項試驗了,現在也有很多新藥產生,腫瘤組織樣本的獲得對我們的研究非常有意義。”
“對于現在新藥新療法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來說,這項膽管癌的臨床試驗為期10年,確實是太長了,對于膽管癌患者的臨床試驗亟待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