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濫用導致的細菌抗藥性問題日漸突出,近期有報道稱已經(jīng)誕生出可抗絕大多數(shù)抗生素的超級耐藥性細菌。來自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ofColoradoBoulder)的科學團隊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或許對該問題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
應用量子點技術的新型光敏納米微粒(light-activatedparticles)療法將可以阻斷具有超級耐藥性的細菌傳播,幫助人們在對抗耐藥細菌的戰(zhàn)斗中繼續(xù)保持優(yōu)勢地位。光激活微粒這項研究發(fā)表在《NatureMaterials》期刊雜志上。
在美國,抗生素耐藥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葡萄球每年菌感染大約200萬人,殺死至少23000人。來自化學和生物工程系以及BioFrontiers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描述了這種新的光激活納米療法,他們稱其為“量子點”。這個點,比人的頭發(fā)小大約20000倍,類似于消費電子中應用的微小半導體,在實驗室生長的細胞培養(yǎng)物中,成功地殺死了百分之92的抗藥性細菌細胞。
以前的研究已經(jīng)表明,用金和銀等制備的金屬納米粒子,可以有效地打擊抗生素耐藥性的感染,但可能也會不加選擇地損害周圍的細胞。然而,這些量子點,由于它們的光活化性能,可以針對特定的感染而定制。這些點在黑暗中保持不活躍,但可以通過將它們暴露在光中而被激活,從而讓研究人員能夠修改波長,以改變和殺死受感染的細胞。
這種創(chuàng)新的特殊性,可能有助于減少或消除其他治療方法潛在的副作用,也為未來的發(fā)展和臨床試驗提供了一條途徑。本文共同資深作者、化學和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AnushreeChatterjee指出:“抗生素是不只是細菌感染的一個基線治療,而且艾滋病和癌癥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