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若全國人均壽命74歲,那么一生中患惡性腫瘤的幾率是22%,腫瘤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這是近期在上海舉行的一場專業(yè)醫(yī)學論壇上透露的信息。
中華醫(y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常委杜兵表示,腫瘤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可以說,平均每4個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腫瘤。而在發(fā)病率前十位的惡性腫瘤中,早期和晚期的生存率存在較大差別”。杜兵以早期肺癌、結腸癌和乳腺癌為例,五年生存率分別為50%、90%和98%,“而一旦發(fā)展至晚期,五年生存率僅為3%、10%和27%。因此,腫瘤的早發(fā)現、早診斷對于治療和預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辦法。”
據悉,為了推動腫瘤篩查的健康發(fā)展,中華醫(y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和《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于今年5月發(fā)布了《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作為國內健康體檢行業(yè)規(guī)范化運營的指導性文件,該《共識》對腫瘤標志物篩查的項目首次進行了規(guī)范。腫瘤標志物因其簡便、經濟和高敏感性的特點,已經成為健康體檢的常規(guī)項目。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泌尿外科教授孫忠全以男性常見的前列腺癌為例,稱“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多無明顯臨床表現,等出現嚴重的下尿路梗阻、血尿、全身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等癥狀來就診時,過半的患者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差。”
“面對這樣的惡性疾病,進行高危人群篩查,早診早治是關鍵。”孫忠全介紹,在早期治療方面,目前國內外比較推薦的是對于高危男性進行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結合直腸指檢進行早期篩查,對于陽性患者再結合臨床病史,采用活檢穿刺進行組織病理學確診及判斷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