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v在线,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大全视频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哮喘頻道 > 哮喘疾病 > 支氣管哮喘 > 支氣管哮喘 6種高危因素易并發(fā)肺栓塞

支氣管哮喘 6種高危因素易并發(fā)肺栓塞

摘要:重癥哮喘患者病情發(fā)作時呼吸困難明顯,被迫端坐位、張口呼吸、大汗淋漓、精神高度緊張。由于患者采取被迫體位,同時伴有體液大量丟失,造成血流緩慢、血液淤積,很容易并發(fā)肺栓塞。

重癥哮喘患者病情發(fā)作時呼吸困難明顯,被迫端坐位、張口呼吸、大汗淋漓、精神高度緊張。由于患者采取被迫體位,同時伴有體液大量丟失,造成血流緩慢、血液淤積,很容易并發(fā)肺栓塞。如果哮喘病人并發(fā)肺栓塞,則呼吸困難進一步加重。此時,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及大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等治療癥狀常常無明顯改善,甚至應用機械通氣缺氧癥狀也難以糾正。哮喘合并肺栓塞容易被誤診,延誤治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現(xiàn)報道1例如下,并結合文獻對該病例進行討論。

臨床資料

患者,男,81歲。因「反復胸悶氣促30余年,再發(fā)10天」于2013年6月20日入院?;颊哂?a name='InnerLinkKeyWord' href='//www.hbyuguan.com/xcpd/xcjb/zqgxc/' target='_blank'>支氣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一直未正規(guī)診治;10天前無明顯誘因再次出現(xiàn)胸悶氣促加重,不能平臥,自行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噴霧治療后無好轉(zhuǎn)。診斷「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收住入院。

入院查體

體溫36.0℃,脈搏81次/分,呼吸35次/分,血壓140/94mmHg,神志清楚,精神軟,口唇無發(fā)紺,呼吸急促,不能講話,頸軟,氣管位置居中,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雙肺叩診過清音,聽診呼吸音低,兩肺聞及干濕啰音,心率81次/分,律齊,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腫大,雙下肢不腫。

入院時實驗室檢查

2013年6月20日胸片顯示兩肺未見明顯實質(zhì)性病變。血常規(guī):白細胞6.5×10^9/L,血紅蛋白137g/l。電解質(zhì):K+3.39mmol/l,Na+140.9mmol/l,Cl-107.7mmol/l,Ca2+2.10mmol/l。血氣分析:PH7.411,PO2:180mmHg,PCO2:37.4mmHg,BE:-0.5mmol/l,BNP:182.6pg/ml。

診療過程

入院后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針(可倍)抗感染,輔以霧化平喘、化等對癥處理。6月21日凌晨出現(xiàn)胸悶氣促加重,端坐張口呼吸,伴大汗淋漓,呼吸頻率35次,兩肺廣泛哮鳴音,急診血氣PH7.084,PaO2:78.9mmHg,PCO2:77mmHg,BE:-6.7mmol/l,考慮支氣管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立即氣管插管接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同時予甲強龍抗炎、補液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處理,后患者癥狀逐漸改善,肺部哮鳴音減少,6月25日予氣管拔管。但拔管后患者一直感胸悶,兩次查血D-二聚體偏高,考慮是否存在肺栓塞可能,7月3日CTPA提示慢支、肺氣腫征象,右肺中葉小結節(jié)。兩側胸腔少量積液,CTA示雙側肺動脈主干及右側上、中、下葉肺動脈,左側上葉肺動脈栓塞(圖25-1)。彩超:雙下肢所測動脈少許微小粥樣斑塊。診斷「肺栓塞」明確,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華法令片口服,同時監(jiān)測凝血功能,治療后病情逐漸好轉(zhuǎn),7月18日復查肺動脈CT未見明顯異常,7月19日予帶華法令出院,囑其門診監(jiān)測凝血功能等指標。

討論

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thromboembolism,APTE)是由于內(nèi)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環(huán)障礙的綜合征,在心血管疾病中排第三,年發(fā)病率100/10萬~200/10萬,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之一[1],其主要原因是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發(fā)病率高。肺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的臨床常見癥狀為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暈厥、煩躁不安、驚恐、咯血等呼吸及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常伴隨其他疾病如惡性腫瘤、糖尿病、肺部基礎疾病等發(fā)生,由于其缺乏特異性的癥狀,臨床上誤診及漏診率高。

本例患者為81歲老年男性,既往有30余年哮喘病史,因再發(fā)胸悶氣促10天入院,入院后第二天病情加重,呈端坐位張口呼吸,伴大汗淋漓,呼吸頻率增快,兩肺可及廣泛哮鳴音,動脈血氣提示Ⅱ型呼吸衰竭,為典型重癥哮喘表現(xiàn),結合既往哮喘病史,重癥哮喘診斷基本明確;經(jīng)積極抗炎、平喘及機械通氣后氣喘好轉(zhuǎn),肺部體征不明顯,但胸悶現(xiàn)象持續(xù)存在,無法用單純哮喘解釋,且兩次查血D-二聚體偏高,考慮是否存在肺栓塞可能,故而完善CTPA后明確診斷。此類以胸悶為唯一癥狀、伴隨哮喘急性發(fā)作而發(fā)生的肺栓塞患者并不少見,但因其臨床表現(xiàn)與單純哮喘患者相比無特異性,臨床上常被漏診或誤診,故而相關臨床報道甚少。有研究表明,美國每年發(fā)生致死性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患者約29.64萬例,其中60%的患者被漏診或誤診,只有7%的患者得到及時與正確治療[2]。而報道稱PTE患者早期診斷和規(guī)范治療病死率可由12.5%降至4.5%[3]。因此,這就要求臨床醫(yī)師對PTE病因及危險因素提高認識,早期診斷,正確治療。

PTE發(fā)病原因主要是存在血流動力學及血液流變學的改變,如血液緩慢、粘稠、血液淤積、血管內(nèi)皮損傷等,其危險因素包括易栓傾向和獲得性危險因素。其中獲得性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肥胖、下肢手術、動脈疾病、深靜脈血栓病史、急性感染、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活動受限、避孕藥以及激素替代治療等。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發(fā)生PTE的風險是非哮喘患者的3.24倍[4],其可能機制有:1.哮喘患者由于喘息癥狀反復發(fā)作,慢性缺氧,繼發(fā)紅細胞增多,血液粘稠;喘息癥狀發(fā)作時被迫坐位、張口呼吸、大汗淋漓等,使得體液進一步丟失,血流更加緩慢、淤滯[5];2.反復感染,電解質(zhì)、酸堿代謝失衡等造成細胞代謝紊亂、血管內(nèi)皮損傷誘發(fā)血栓形成;3.哮喘患者存在氧化與抗氧化失衡[6]、氧化應激[7]引起組織損傷等;上述三種因素綜合作用,從而誘發(fā)PTE的發(fā)生。此外,哮喘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常需連續(xù)使用高劑量的糖皮質(zhì)激素。最新的研究表明,糖皮質(zhì)激素可使VTE[8]和PTE的風險增加[9]。而在本例中,患者高齡,哮喘病史較長且未規(guī)范治療,急性發(fā)作時長時間端坐位喘息、張口呼吸、大汗淋漓等造成血液粘稠、血流緩慢,再加上感染、酸堿失衡及糖皮質(zhì)激素使用等多因素存在,從而誘發(fā)了PTE的發(fā)生。

PTE患者由于栓塞引起氣道痙攣,肺順應性下降,肺水腫導致低氧血癥,由于嚴重的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一般治療效果差;而栓子本身可釋放5-羥色胺、緩激肽、組胺致氣道痙攣加重哮喘。因此,哮喘患者一旦發(fā)生PTE喘憋癥狀進一步加重,常規(guī)使用平喘藥物癥狀難以控制,且癥狀常被掩蓋,造成誤診、漏診,給患者造成生命威脅。因此,哮喘患者發(fā)作期如癥狀控制不理想應及時想到發(fā)生PTE的可能,應盡早行CTPA檢查,目前CTPA檢查仍然是診斷PTE的金標準。

其他輔助檢查對鑒別哮喘是否合并PTE有一定意義。研究報道稱70%的下肢DVT患者會發(fā)生PTE[10]。當懷疑PTE時,臨床首選雙下肢靜脈超聲檢查,當哮喘患者經(jīng)超聲檢出DVT對尋找PTE的成因和發(fā)病危險因素有著肯定價值。心電圖呈SⅠQⅢTⅢ綜合征,是PTE患者經(jīng)典心電圖特征,對是否合并PTE有重要參考意義。D-二聚體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在纖溶系統(tǒng)作用下的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發(fā)生PTE時,體內(nèi)的纖溶系統(tǒng)被激活,外周血D-二聚體水平可顯著升高,對于排除和提示肺栓塞均有重要作用,但其診斷PTE的特異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穩(wěn)步下降。新指南推薦,對D-二聚體在年齡>50歲的人群中,需進行年齡校正,即測定值+年齡×10,代替以往500μg/L的臨界值,排除PTE的可能性由6.4%升至29.7%[11]。因此對于發(fā)生DVT或PTE的高風險患者,D-二聚體仍是首選的檢測指標。

綜上所述,哮喘患者為肺栓塞的高發(fā)人群,當哮喘患者存在以下危險因素:既往高齡、肥胖、VTE病史、近期手術史、惡性腫瘤史、長期臥床≥7天時更易并發(fā)PTE。哮喘合并PTE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臨床上以哮喘患者出現(xiàn)暈厥、休克、難以糾正的胸悶,體檢發(fā)現(xiàn)雙下肢非對稱腫脹,一般治療后低氧血癥難以糾正,心電圖出現(xiàn)SⅠQⅢTⅢ綜合征,血漿D-二聚體水平升高等,需警惕是否合并PTE的發(fā)生,應進一步合理安排CTPA檢查確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chǎn)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