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妊娠期糖尿病”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有數(shù)據(jù)顯示,在我國每6個孕媽媽中就有一個“糖媽媽”,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這個比率仍在增加,給母親和孩子帶來極大的危害。那么該正確認識“妊娠期糖尿病”,做個不慌不忙的孕媽媽?
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影響
對孕媽媽而言,血糖異常未來患2型糖尿病、發(fā)生肥胖和糖耐量降低的風險均會增加等;
對胎兒而言,會導致巨大兒、胎兒生長受限、流產(chǎn)、早產(chǎn)、畸形、高胰島素血癥,甚至還會產(chǎn)生代謝異常、肥胖等遠期影響。
做一個“陽光”的孕媽媽
我們都知道,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生與自身免疫、遺傳、飲食、運動等有關(guān),然而你知道嗎,隨著對糖尿病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除了以上為人們所熟知的傳統(tǒng)因素,維生素D缺乏同樣也是一大原因!那么孕期該如何補充維生素D?首先孕期可以通過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在孕期曬太陽,不僅可以幫助孕婦充分補充維生素D,輔助促進鈣吸收,促進胎兒骨骼發(fā)育,進而預防胎兒骨骼疾病,同時保障自身骨骼健康。在溫暖舒適的溫度,的環(huán)境下,心情也會隨之開朗,愉快的心情對于準媽媽來說更為難得,因此常曬曬太陽無論在身體還是心理上,都有積極的作用。其次對于接觸陽光較少的孕媽媽,建議額外補充普通維生素D以維持孕期自身和胎兒的生長發(fā)育所需。從備孕期開始,孕媽媽一天就要進行400-800IU的維生素D補充,至妊娠期第三個月后,將補充量提高到800-1000IU每天。同時2018年中華醫(yī)學會《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yīng)用共識》中提出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維生素D嚴重缺乏者推薦補充維生素D1500-2000IU/d。
孕期除了維生素D的補充,還要注意什么
孕期活動不便,曬太陽的時間也不多,甚至連戶外活動都比孕前少很多,大部分選擇長期呆在室內(nèi)養(yǎng)胎,到懷孕中后期很多人出現(xiàn)了腰酸、腿痛、手腳發(fā)麻、腿抽筋等不適,其實這是體內(nèi)缺鈣的信號。從懷孕第5個月起,胎兒的牙齒開始鈣化,建造骨骼也需要消耗大量的鈣,所以對鈣的需求量加大。寶寶出生后牙齒是否堅固,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胎兒期是否得到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準媽媽如果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D,就需要經(jīng)常服用馬哈魚、鯖魚、沙丁魚等油性海魚,以及動物肝臟、蛋黃等,而這些都會造成孕產(chǎn)婦的膽固醇升高,因此,如果不能做到經(jīng)常曬太陽,建議每日堅持補充普通維生素D來滿足日常所需。除此之外,不減肥、不超重、不過度勞累、不抽煙、不酗酒、不熬夜、多吃蔬菜水果、穿衣舒適為主,定期產(chǎn)檢也是成為一個健康準媽媽的必要條件。
面對妊娠期糖尿病,我們不必過于緊張,但也絕不能放松警惕,管住嘴、邁開腿,只要信心堅定,保持愉悅的心情,一定可以順利的度過孕期,快快樂樂的迎接寶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