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防治腎臟病 ——積極預防、早期診斷、合理治療
摘要:老年人腎臟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比如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從而導致腎臟清除功能降低,服用某些藥物時更容易出現(xiàn)藥物性腎損傷。
老齡化現(xiàn)在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zhàn)更為嚴峻和艱巨。慢性腎臟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老年CKD病因復雜、病程隱匿、影響因素多、表現(xiàn)不典型、進展快等特點,知曉率、診斷率和治療率均很低。
那么,老年人應該如何應對慢性腎臟病的困擾呢?
腎臟病為什么會纏上我
很多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通常會問:慢性腎臟病為什么會纏上我?這個病是怎么來的?還有一些老年朋友會問:腎臟病可以預防嗎?
老年人CKD發(fā)生率為什么比較高呢?一方面,老年人腎臟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比如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從而導致腎臟清除功能降低,服用某些藥物時更容易出現(xiàn)藥物性腎損傷。老人按說明書常規(guī)劑量服用某些藥物,對腎臟來說可能已經“超量”,就會進一步導致發(fā)生腎損傷。例如,非甾體類藥物,也就是解熱鎮(zhèn)痛藥物,大部分經腎臟排泄,濫用或超劑量使用對腎臟的損害可想而知,特別是高熱合并嚴重腹瀉、脫水時,用藥更要格外小心。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改變,由高血壓、
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代謝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腎臟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已超過了老年人“傳統(tǒng)”的好發(fā)腎臟疾病(如膜性腎病、腎淀粉樣變、多發(fā)性
骨髓瘤腎損害等)。
因此,老年人服用某些藥物時要注意適度減量,尤其是有腎臟病的老年患者,不論何病,就醫(yī)時一定要告訴醫(yī)生自己的病情及用藥情況,醫(yī)生會根據(jù)腎功能檢查結果,用公式計算出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從而確定合適的用藥劑量。若老年人能夠積極治療易引起慢性腎臟病的相關疾病,遵醫(yī)囑合理服藥,不聽信小廣告而濫用藥物和成分不明的保健品,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將會明顯減少或延緩慢性腎臟病的發(fā)生。
定期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腎臟病
正如其它慢性疾病一樣,CKD也被臨床醫(yī)生稱為“隱形殺手”。那么,老年人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CKD呢?它有哪些常見癥狀?是不是通過這些癥狀就可以判定自己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呢?
慢性腎臟病的常見癥狀有
水腫、尿色或尿量的改變、疲乏無力、面色蒼白、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但這些都不是CKD的特有癥狀和體征。CKD沒有特有的癥狀,甚至有些患者無癥狀,是否患有慢性腎臟病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加以確認。如果老年人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做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及腎功能檢查,以確定是否患上了CKD。
另外,老年朋友,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
高血脂癥、痛風等疾病以及常年大量服藥的老年患者,不管有無上述癥狀,都需要定期到醫(yī)院進行篩查,包括尿常規(guī)、腎功能等檢查項目。而對于已經患上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同樣需要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診及相應檢查,便于醫(yī)生觀察疾病進展情況及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并據(jù)此進行藥物調整。
進行合理的個體化治療
和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見疾病一樣,慢性腎臟病很難徹底治愈。但得了慢性腎臟病并不可怕,只要進行合理治療,最大限度地延緩疾病進展,積極控制合并癥和并發(fā)癥,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仍然可以安度晚年。
根據(jù)腎小球濾過率,臨床上把CKD分為5期,CKD的并發(fā)癥如腎性貧血、電解質紊亂、鈣磷代謝紊亂等一般從CKD3期以后開始出現(xiàn)。對于慢性腎臟病及其并發(fā)癥、合并癥,應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進行個體化治療。比如,對于合并蛋白尿的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以及
尿蛋白量較大的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患者,可以選擇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這兩類藥物有獨立于降壓作用之外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還能夠保護腎功能和心臟,但它們只適用于早期CKD患者及透析患者,而不適用于腎功能嚴重受損的非透析患者以及嚴重高鉀血癥、雙側腎動脈狹窄等情況。
如果慢性腎臟病發(fā)展到終末期腎衰竭,患者需要進行透析或腎移植等腎臟替代療法,這將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一些麻煩及沉重的經濟負擔。積極預防、早期診斷、合理治療是防治老年慢性腎臟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