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意智力和身體機能方面的訓練。應勤于動腦,多活動手指等關節(jié)。
由于老年性癡呆發(fā)病隱蔽,親友一般很難說清病人的確切發(fā)病時間;同時百姓對老年癡呆的知曉度還很低;而且還存在著誤區(qū)——“老糊涂不是病”、“糊涂沒法治,不用去看”。
要從心理、性格、飲食營養(yǎng)、空氣質量等內外環(huán)境因素等方面加強預防。其中心理因素特別重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保證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的平衡。
雖然較大的癡呆診所已經開始使用氣味測試作為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工具,但是Roalf指出準確的測試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進行,這可能會阻礙其廣泛使用。
在此階段,病人尚保留一些與自己或他人有關的重要事件的知識。知道自己的名字,通常也知道配偶和獨生子女的名字。進食及大小便無需幫助,但不少的病人不知道挑選合適的衣服穿。
為了確定神經精神癥狀的發(fā)生率,根據輕度行為障礙區(qū)域對記憶診所人群進行分組,Ismail及其同事對伴有主觀認知下降或輕度認知損傷的282例患者(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間招募)的神經精神量表(NPI-Q)進行分析。
確定臨床試驗中的生物標記對于快速跟進診療決策是至關重要的,醫(yī)生和研究人員可以據此決定某個試驗應該終止還是繼續(xù),可以更加快速地確定哪種藥物有效而哪種無效,更快地利好患者。
而另一項關于阿茲海默癥和焦慮的研究顯示,在55歲以上的有輕度認知損傷(mildcognitiveimpairment)的人群當中,顯示輕度焦慮、中度焦慮和重度焦慮的患者,他們患上阿茲海默癥的風險可能分別要提高1.33倍,1.78倍和2.35倍。
多多留心家中老人的認知情況,早期確診,早期干預,可以有效延緩這一不可逆疾病對于老人日后生活的影響。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質量,減輕家庭負擔,使原本和睦的家庭,更加美滿。
雖然在患者出現(xiàn)自身來源的主觀認知下降主訴之前,已經有腦淀粉樣變和神經元變性。但這些潛在的病理改變是不能被患者感知的。所以,出現(xiàn)認知下降,才可能成為患者來就診的最早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