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他希望他老去的速度能趕上漢普成人的腳步!他用盡所有了解并研究自閉癥,只為漢普和像他一樣的孩子尋找出路......
我愿與你共同成長:
公園里舞動的太極拳、馬路上奔跑的自行車、天空中靜止的陀螺,等等,它們都是同一個道的不同表達形式?,F象不同,本質同一。這個道是什么?天地人合一。打太極拳是一個求道過程,水平不斷攀高,道行也不斷加深,也就是合一水平不斷提高。天地人的對立走向統(tǒng)一,就是一切的大方向。從對立走向統(tǒng)一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分化的過程。
漢普騎自行車越來越嫻熟,能快能慢甚至能站,與其說他騎車水平高了,不如說他與自行車更合一了。他的行為不斷地分化,他的感知也不斷地分化,他能感知出細微的不同,從而做出細微的反應。原先他帶不了人,現在他可以帶著一個成人在路上騎。他能感知出自行車細微的非平衡變化,從而做出相應細微的平衡調整。我想人的神經發(fā)展是不是也是從一個點不斷分化成一個樹的過程呢?事物的生長過程就是一個分化過程。我對樹的理解又加深了。
漢普騎自行車的過程是一個樹生長的過程,是一個求道的過程。漢普與自行車的現象就是道的表達。從對立、偏差走向合一、高度合一,這是一個在相同里面找不同的過程。兩個特別不相同的事情,讓你找不同,這沒意思。兩個特別相同的事情,讓你找相同,這沒意思。兩個特別不相同的事情,讓你找相同,這有意思。兩個特別相同的事情讓你找不同,這有意思。漢普把握自行車方向的行為這個范圍里,用小粒度看,他的很多行為為都是千差萬別的。
不讓孩子騎自行車,他怎么能感知出細微的不同呢?不讓孩子端盤子,怎么能感知出平衡范圍里的細微的不同呢?分化出屬性,對屬性值來區(qū)別屬性的不同。這個樹架構,是要孩子直接面對學習的對象。但是這個學習不是學習,依然是表達的問題。
心做一致為第一,越做越分化為第二。此乃自然與分化也。漢普進入自己的點,然后對點進行分化,這個分化過程需要我?guī)椭?/p>
他喜歡自行車,自行車是他的點。他進入這個點,這是排中律的實現。然后他對這個點進行分化,不斷地進行分化,他的樹越長越寬越長越深。他的感性知識越來越精細,他越可以感知細微差別,并做出選擇或調整或綜合或分化。
我對孩子的幫助有兩點。一是放開阻止孩子的心和手,讓他自己進入自己的點,這是對的。要想改變他的行為,那也是在他進入點之后進行分化。二是在他分化的過程中,我要幫助他進行抽象和抽象層次的推理運算。把他分化的自發(fā)變成自覺。這需要理論。
進入點,分化生長成樹,這就是天地人走向合一的過程,即求道的過程。自發(fā)進入點和自發(fā)分化,漢普有這個基礎了。下一步是自覺進入點和自覺分化。怎么能達到這一步目標呢?依然是把自發(fā)的做寬做深即可。自發(fā)就是表達。自覺是一種高級表達。自覺表達是因為做好自發(fā)表達而達到這個水平的。但凡康復就是這個方向。但凡事物發(fā)展也是這個方向。一切皆是道的表達。一切過程皆求道。
表達即唯一,表達與對錯無關。
表達是點,進入這個點進行分化。孩子分化出來的往往是我們以前沒有發(fā)現的,是與我們所想不同的,他在一致地表達他的心,并沒有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這回事。
我寫了一串符號:2+3。漢普在后面寫==6。我寫的這一串符號就是一個環(huán)境,環(huán)境刺激他的心,他心里就從無變成有了。然后他表達出這個有,于是他寫下了“==6”。這就是心說一致的表達,并沒有什么對與錯。
表達即唯一,表達與對錯無關。表達的一致性才是要鞏固、加強和發(fā)展的目標。他在一致性表達什么呢?我不知道。我不能因為自己不知道就阻止他的表達,也不能要求他按我所想的表達。干預或輔助就是攪屎棍,攪亂了孩子的一致性表達,攪亂了他有條理的思維。
只要你在表達即可。我不會說你不對的。
接著,漢普又畫了三個小圓,二個小圓,一個小圓,排列就象一個倒置的三角形一樣。他用一個大圓把它們圈了起來,然后連線到6。這時候我看到了他完整的一致性表達。
只要讓孩子表達,我就會看到讓我驚喜的孩子。他看到“2+3”這串符號后,他想到了等差數列“3、2、1”,并且計算出了它們的和。我想他會有一天自己計算出1到100相加等于5050的。因為這也是一個等差數列,只不過是長一點。等差數列之和就等于首尾數字之和的平均值乘以數的個數。這是偉大的數學家高斯小時候想到的辦法。漢普也朝這個方向來了,雖然他是一個自閉癥孩子,但是在思維世界他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歷史上但凡名人都是天馬行空的!梵高的畫作是名著。亞歷山大大帝一刀解開了幾百年無人能解開的繩結。
思維世界的天馬行空,通過一致性表達出來,這是成為天才之路。對自閉癥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的。漢普在他的思維世界里天馬行空自由自在,他揮毫潑墨任意揮灑,一幅名畫就顯現在世界的面前。
我寫了一串符號“。。。。。。。。。。”,他把第一個和第二個連線,在線中間寫上3。他把第三個和第四個連線,在線中間寫上7。然后他把3和7連線,在線中間寫上2。
我出示一個客觀環(huán)境,他心中就產生一個相應的心環(huán)境,然后他用圖形和數字表達出來了他的心。他的心是什么?他的表達我能讀懂嗎?他看到3是一個符號,7也是一個符號,它們和一個小圓圈并沒有什么不同,因此他寫下了2。意思是這是2個符號。
我曾經給孩子一張1元,一張5元,他說是2元。他看到了2張。他現在也能說6元,他看到了抽象數字下面的具體含義。
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小圓和數字組成的符號串:“。2。。。。。。。5”。他把最后兩個連起來,寫5。然后又寫上9。他看到了同個事物的兩個屬性。他的眼光比我寬。我的目標就是我寫一串符號,看看你能想到什么。這就是無中生有,這就是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在你想到的世界里,我們抓取出幾個有社會意義的點,那么社會性的推理就來到了。站在孩子的心上起步。我得鉆進他心里。
他小時候用洗衣機洗臺球、麻將、圍棋子、塑料玩具等我們認為不可以洗的東西。他比我們的思維泛化,我們比他的思維僵化。我們用僵化的思維去刻板他泛化的思維,他不愿意,結果被我們一頓行為矯‘正’!這樣長大的孩子子,只有瘋掉。
我伸出四根手指,漢普也伸出四根手指,有時他說4,有時他說8。他的樹已經有兩個叉了,待到他說2時,他的樹就是三個叉了。然后通過圖形表達出他的樹。圖形是表達的工具,不是灌輸給孩子的對象。對于漢普的自發(fā)點和自發(fā)的分化,我只要幫助他做好圖形表達即可,那么他的自發(fā)就變成理論高度了。漢普把酸奶抹墻上,他在表達。他把酸奶倒地上,他在表達。我說把地擦了,他用地上他脫掉的褲頭擦掉地上的酸奶,還留下幾許重重的酸奶痕跡,他也在表達。只要表達就足夠了,對表達的促進方式依然是表達。我拍了照片,這就夠了。表達如水,規(guī)則如渠,水到渠自成。這樣的渠是事后的,是發(fā)展出來的,是帶著活的靈魂的。漢普的笑是他的表達。他的笑也分化出一些點了。若沒有一致性的表達,怎能有笑的分化。
今天在康達本部集會報告“自然之家”階段性成果。一位14歲輟學的初中生來這里做了小老師已經有一個月了吧。她的一番話,讓我感悟頗深。她從小到大,就沒有被她爸夸過,因為人們夸的都是學業(yè),他學業(yè)是末端幾名。學校學業(yè)壓力太大,活在見不了笑容環(huán)境中的她,使她不開心,于是他不再進入學校了。
這次她回家,她第一次給家人做了飯,第一次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凈。她爸爸逢人就夸自己的女兒,因為她女兒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曾經愁眉苦臉如今笑逐顏開,曾經難以啟齒如今逢人就說。我相信,將來,他班里最有出息的那些孩子中,她肯定是其中之一。
姚是15歲高功能自閉癥孩子,相比11歲漢普來說,姚是念到初一的,他小學語文和數學經常都是100分的。他實在念不下去了而停止了在普通學校的歷程。但現在相比,雖然我們不應該作比生命,但是還是讓我俗世地說一下。姚在后繼發(fā)展方面,與漢普是已經有距離的,我們正在想方設法彌補,但不容易。在適應環(huán)境和跟著思路走這方面,漢普已經上道了,而姚還在行為上發(fā)著脾氣,腦子里不走思路。給一個東西,看看孩子能看出它的幾個側面。給一個點,看看孩子能分化出幾個點。把看到的以圖形形式表達出來??祻徒逃瑑H此僅此。
這個世界是一個空間??臻g有具體有抽象??臻g是人的基本屬性之一。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空間嵌套樹。把這個樹以盒子形式表達出來,具有操作性。理論中所講的范疇就是空間的一種。有的空間是公共空間,不加鎖,任何人都可以進入。有的空間是上鎖的,這個鎖可以幾個人都能打開,也可以只能一個人打開。群就是一個加鎖的空間,里面的人能進來,外面的人進不來。我的個人微信就是一個只有我有鎖的空間,別人進不來。我的家門,我的家人可以打開。我家中有一個箱子,只能我打開,家人打不開。我只對幾個或一個人說知心話,我的心空間是加了鎖的,有的人能進來,有的人進不來。如果我對一個人表達我的心越深入,那么他就是走進了我的心房。
漢普對錢得操作三大定律了。進入錢,分化出不同,選擇,然后是利潤問題。漢普想坐出租不想坐公交,想吃了雞腿再吃雞腿,這些都是錢的三大定律的規(guī)律問題。我得把錢的三大定律給他,提供出這個環(huán)境,由他進行分化,我會看到更多的他的心里的思維,那是比我所想更豐富一萬倍的世界。
漢普在看電腦上的相片。我得把幾年照片拿出來了。我想用帶鎖的盒子樹來表達出這個世界的本質。本質在腦子里刻下了,這個繽紛的世界也就不再迷亂人眼了。表達是第一位的,越表達越抽象,這個過程要給力。抽象表達層次達到后,才有更多的驚喜撲面而來。環(huán)境----心----表達----分化!環(huán)境是第一位的,這是思維環(huán)境。
老師給出一個環(huán)境:“。。。。。。。。。。”,漢普拿起筆表達他的心。第一和第二連起來,他寫5。第二和第三連起來他寫3。第3和第4連起來,他寫3。然后他用大圓把第2的兩個和第3包圍進去,這就是他所表達的3的實體。他把第3和第4中的2個包圍起來,這就是他那個3的實體。
當我出示這個環(huán)境時,其實我心里已經預知或預設了反應目標,要求孩子的行為符合我預設的目標。但是我去掉了這個心理,我只是出示一個環(huán)境而已,僅此而已。就象給了孩子一張白紙,由他任意表達他自己的心。
老師給時可一張紙,并作了些虛線,孩子通過虛線的輔助而作畫。虛線對于漢普來說,這是束縛。他只需要一張白紙而已,你不需要告訴他怎么辦,你只需要看他怎么辦就行。他想到的是你所想不到的。你想到的,也是他起初想不到的。但是經過他天馬行空的表達,終有一天他會想到你所想到的。乘法就是目測而來,我相信孩子總有一天自己就會乘法了。
一切知識都是在強烈而清晰的三大定律之后,因此三大定律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的前提和原因。要牢牢刻在心中,要去想盡一切辦法實現它??祻途拖蟠箢^釘,既有面的廣大和基礎,也有針的長與剛,關鍵在于針。這個針就是指邏輯。這個面就是自然的正常的環(huán)境。也許你可以模仿面,但是你更得研究學習針。
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深處需要抽象的表達。抽象表達是必須要達到的,否則滿腔的感情更與誰人訴說。空間和時間是人的基本屬性。人是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移動的。早上出了家門,就是進入另一個空間。晚上進了家門,就是進入了另一個空間??臻g的占位與變化,可以通過盒子來表達。買幾百個保鮮盒吧。空間與定位,就是樹上走鏈。樹上走鏈要通過實際的操作而表達出來,也可以通過圖形表達出來,還是先通過操作表達吧。因為能簡單就不要復雜,能低級就不要高級。簡單夠了,就復雜了。簡單量積累不夠,就不可能質變到復雜。直白多了,也就繞彎了。
人都有自己的領地,當你進入別人的領地時,他就會看你,因為他覺得你是不應該的。漢普看別人在吃什么,他靠別人餐桌太近,別人就盯著他甚至恐慌他。
漢普今年11歲。他表現出來的更深刻更寬泛了,現在是出了現象了,其實這些現象的根來源于他3歲開始。
攝像頭下的人就規(guī)矩,會自律,這就是我拍照的原因。漢普也開始拍照了,他會指揮我配合他拍一組照片。他變成導演了,同時也是演員。
漢普在A4紙上畫了一幅畫。然后提煉出幾個概念,概念間運算,能讓孩子更精確地看懂他的畫。
心的強心的大,是通過表達而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