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紋肌肉瘤
(一)治療
橫紋肌肉瘤的治療具有特征性,即外科及放射的局部治療往往達不到長期生存的目的,只有應用全身性化療才能明顯提高生存率,在兒童期的肉瘤更為明顯,合理的綜合治療是治愈橫紋肌肉瘤的關鍵。制訂治療方案前要根據患者的腫瘤部位,分期,年齡,分型等因素決定。手術治療的原則是施行廣泛切除術,爭取保留肢體,由于邊緣切除復發(fā)率可高達80%以上,故在四肢做不到廣泛切除的病人,截肢仍屬必要。對于不能做廣泛切除的部位,又不在四肢無法行截肢術的腫瘤,術后輔以放療有減少復發(fā)的作用?;熕幬锟晒┦褂玫挠蠥DM、CTX、VCR、順鉑等,但療效不肯定。
1.手術治療
(1)對原發(fā)腫瘤應行廣泛切除術,要包括周圍正常組織的切除。首次治療應盡可能冰凍切片檢查手術切緣,并根據冰凍切除報告決定是否再進一步廣泛的切除。橫紋肌肉瘤有時可沿肌間內縱向浸潤生長數厘米,因此根治性手術切除范圍包括腫瘤所在區(qū)域的整束肌肉,肢體肉瘤要沿受累肌肉的起止點切除。這與其他軟組織肉瘤手術有所區(qū)別。但根據臨床經驗,當腫瘤較大時,往往累及數束肌肉,此時肌肉橫向侵犯顯然較縱向浸潤更為明顯,因此橫向受累區(qū)域外正常組織中3cm廣泛切除更為重要。同時應注意深面的三維切除。臨床上近來也發(fā)現(xiàn)有些橫紋肌肉瘤并未嚴格按照起止點切除,但也有長期治愈的情況,可能與腫瘤分期,年齡,分型有關,今后應制訂區(qū)分這類腫瘤的具體方案。
(2)補充廣泛切除術:如果首次治療誤認為良性切除后,或手術切除不徹底切緣陽性者,需及時行補充廣泛切除術。如條件及解剖受限,則需加用放療或化療,較大的腫瘤及位于深部組織如鼻腔,咽喉,盆腔等處腫瘤,常需先行放療或化療后再考慮手術。放療劑量4500~5000CGy/5周,手術應在化療后3周實施,以免粘連嚴重,造成手術困難,對于侵犯血管,神經的病例,以往多截肢,但療效也不理想,如術前用動脈插管化療,氮芥3~4mg,每日1次總量30~45mg,化療后2~3周手術,術中內照射及外照射,??赏炀戎w。近年來多采用阿霉素30mg,每日1次,連續(xù)3天,也可取得較好效果。近期本院又開始應用比柔阿霉素及順鉑動脈插管化療,也取得良效。臨床經驗提示,如果化療后兩周,腫瘤未見縮小,療效則不佳。腫瘤如侵犯多群肌肉,累及血管及神經,在綜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才考慮截肢。近年來截肢比例逐年下降。如若截肢,應在腫瘤區(qū)肌肉起點以上,否則極易復發(fā)轉移。為提高生存質量,手術時盡可能保留組織器官功能,如眼眶腫瘤確診后以放療和化療為主。不應該首選眼眶內容物摘除術,對子宮切除,膀胱切除,陰道切除,直腸切除等均應適度考慮。生存及生活質量均要顧及。
(3)腫瘤伴有淋巴結轉移時,應行腫瘤切除及淋巴結清掃。頭頸部腫瘤較少發(fā)生頸淋巴轉移,一般不行常規(guī)清掃。泌尿生殖系腫瘤約20%發(fā)生腹膜后淋巴結轉移,應行常規(guī)清掃術。睪丸周圍腫瘤約40%出現(xiàn)腹膜后及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應行患側腹膜后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并同時行對側探查,如對側探查陰性不必行清掃術。
2.放療 治療應根據年齡,部位,分期選用。有效劑量不應小于40Gy,放射也應包括瘤床及周圍2~5cm正常組織。三期病人術后放療量大于50Gy時,三年生存率可達72%以上,而放射劑量不足50Gy時,則生存率下降至27%。位于前列腺,尿道,膀胱,直腸部位的腫瘤,術后放療劑量相對增加。
3.化療 化療在橫紋肌肉瘤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長期生存的療效是外科所不能達到的,也是各類軟組織肉瘤中療效最好及最敏感的。甚至多數作者認為所有橫紋肌肉瘤均應化療。近年來由于分期的應用,在選擇化療藥物及配伍與劑量方面均有不同。新藥物的應用也日趨廣泛。但常用的VAC方案仍是基本藥物。成人計量與方案如下:
環(huán)磷酸胺 CTX 600mgⅣ每周一次
長春新堿 VCR 2mgⅣ每周一次
更生霉素 ACT-D 400μgⅣ每周一次
每3月一療程,病情允許可堅持1~2年。
兒童根據不同分期進行化療,仍以VAC方案為主,CTX300mg/m2,VCR1.5mg/m2,ACT~D 0.4mg/m2,可連續(xù)化療1~2年。具體方案及劑量參閱小兒腫瘤章節(jié)。
VAC方案普遍應用了近20年,經美國橫紋肌肉瘤研究組重新評價后,認為此方案對控制腫瘤不夠滿意,提出對一般化療無效及復發(fā)者應用IVA(異環(huán)磷酸胺 長春新堿 更生霉素)或VIE(長春新堿 異環(huán)磷酸胺 依托撲沙,VP16)方案更有效。近10年來歐美各國采用異環(huán)磷酸胺代替環(huán)磷酸胺的趨勢,尤其Ⅳ期患者。
成人化療方案隨著新藥物的應用不斷研究中,以阿霉素,順鉑,氮烯脒胺,異環(huán)磷酸胺的配伍用藥不斷增多。其療效仍在不斷摸索中。也有作者提出阿霉素在Ⅲ,Ⅳ期病例中無明顯作用,在局部介入中的作用也需進一步研究。
4.綜合治療 化療、手術及放療的綜合應用,使RMS總的2年生存率從20%提高至70%。RMS其惡性程度高,對化療敏感,因此,化療在綜合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用于術前,術后及晚期轉移病例的治療。由于RMS好發(fā)于一些特殊部位,如頭面部、盆腔及泌尿生殖系等,擴大性根治切除勢必造成毀形或功能障礙,因此,全身化療是主要治療手段,使腫瘤最大程度的縮小,酌情放療,經數周或數月后再將殘留腫瘤切除,可取得較好療效。有報道109例泌尿生殖道RMS患者接受沖擊量VAC方案術前化療,3年總生存率為70%,與既往大范圍手術切除后加用化療的療效相似(78%),但患兒治療后具有較好的生活質量。術后化療可起到局部控制和消除微小轉移灶的作用,各期患者均應行術后輔助化療,否則術后第1年內常有70%患者出現(xiàn)遠處轉移。美國RMS研究組報道,近千例RMS患者,術后給予VAC或VAdr(Adr即ADM)化療,維持12~18個月,5年總生存率為71%,Ⅰ、Ⅱ、Ⅲ期患者分別為80%~90%、60%~80%、40%~50%,Ⅳ期患者近期療效為74%~78%,遠期生存0%~20%。近年開展大劑量化療加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晚期RMS,可望提高生存期??傊熞咽筊MS的遠期療效大為改觀,使手術和放療后的并發(fā)癥也明顯減少。
(二)預后
橫紋肌肉瘤預后與腫瘤部位,分期,分型,治療及有無復發(fā)轉移有關。眼眶及泌尿生殖系腫瘤預后較好,而發(fā)生在頭頸部,腦脊膜旁,膀胱后,會陰,四肢預后較差。腺泡型預后最差,而胚胎型及多形型相似。“ICR”通過343例橫紋肌肉瘤5年生存率分析,葡萄簇狀橫紋肌肉瘤為95%,胚胎型為66%,腺泡型為54%。
Mauter報道20歲以下患者5年生存率Ⅰ期80%,Ⅱ期72%,Ⅲ期52%,Ⅳ期20%。20世紀80年代報道,2年生存率50.62%,5年生存率32.73%,可能與成人病例較多有關。影響療效。單純手術69例,5年生存率26.27%。手術加放療則提高至41.37。
骨組織結構在橫紋肌肉瘤中并不構成有效腫瘤生長屏障,常可見腫瘤破壞眼眶,竇壁,顱底,腦組織神經等。而且20%病例在診斷時已發(fā)生轉移而影響預后,且常伴淋巴結轉移。Lawrence報道腺泡型四肢病例,60%行區(qū)域淋巴結活檢,有35%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有無淋巴結轉移的3年生存率為80%及30%~40%。Ghavimi也報道四肢腫瘤五年生存率為49%。80例檢查了淋巴結,有40%呈現(xiàn)轉移。遠處轉移可發(fā)生肺、肝、骨髓、腺泡型橫紋肌肉瘤轉移率最高,其次為胚胎型,多形型。而葡萄蔟狀肉瘤則病程較長,局部浸潤生長,遠處較少發(fā)生轉移,預后較好。
橫紋肌肉瘤惡性程度高,易早期出現(xiàn)淋巴及血道轉移。兒童在診斷1年內易發(fā)生肺轉移,成人則淋巴轉移比兒童多見。上海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統(tǒng)計淋巴及肺轉移率相近,113例中發(fā)生遠處轉移為52例,占42.02%。淋巴轉移率20.35%。因此橫紋肌肉瘤應歸屬為高度惡性肉瘤。
橫紋肌肉瘤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橫紋肌肉瘤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橫紋肌肉瘤找醫(yī)生
更多 >橫紋肌肉瘤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海淀區(qū) 三級甲等
-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 越秀區(qū) 三級甲等
- 武警總醫(yī)院 海淀區(qū) 三級甲等
- 吉林省腫瘤醫(yī)院 朝陽區(qū) 三級甲等
-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南崗區(qū) 三級甲等
-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 西城區(qū) 三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