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阿米巴痢疾
慢性阿米巴痢疾 的檢查:
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 間接免疫熒光試驗 阿米巴原蟲抗原和抗體
1.糞便檢查 為確診的重要依據(jù)。典型阿米巴痢疾的糞便呈暗紅色果醬樣,有特殊的腥臭,糞質較多,含血及黏液。鏡檢可見大量黏液成團的紅細胞和少量白細胞,有時可見活動的、吞噬紅細胞的滋養(yǎng)體和夏-雷(Charcot-Leyden)晶體。慢性患者的成形糞便中一般只能檢得包囊,可采用硫酸鋅離心浮聚法或汞碘醛離心沉淀法或硅石膠態(tài)懸浮液(商品名percoll)梯度分離法濃集后,再作碘染色檢查包囊,可提高其陽性檢出率。糞便標本分離培養(yǎng)原蟲,常用Robinson培養(yǎng)基,對亞急性或慢性病例檢出率比較高,因其要求條件較高,目前尚不能作為醫(yī)院診斷的常規(guī)檢查。檢查阿米巴原蟲時,應從蟲體大小、核的數(shù)量、偽足形狀及運動方式等方面和其他腸道非致病性原蟲,如結腸內阿米巴、哈氏內阿米巴相鑒別。必要時可將包囊或滋養(yǎng)體染色,根據(jù)核的結構及擬染色體、糖原泡等加以鑒別。目前已有多種方法可將溶組織內阿米巴與迪斯帕內阿米巴相鑒別,主要包括同工酶分析、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和PCR法分析。以溶組織內阿米巴表面分子量為260×103Gal/GalNAC凝集素作為靶抗原,以單克隆抗體檢測,其在血和糞便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達88%和99%,這種方法目前歐美已有試劑盒出售。PCR法可直接從DNA水平鑒別出兩種內阿米巴,其中以檢測編碼分子量為29×103/30×103多胱氨酸抗原的基因最為特異和可行。據(jù)稱可直接從糞便PCR法鑒別出兩種內阿米巴。
2.血清學檢查 應用阿米巴純抗原可以作多種免疫血清學診斷試驗。無癥狀排包囊者抗體檢測為陰性,體內有侵襲性病變時才有抗體形成。檢測方法有間接血凝(IHA)、間接免疫熒光抗體(IFA)、瓊脂擴散法(AGD)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阿米巴痢疾陽性率可達60%~80%,這種抗體在治療后可持續(xù)存在2~10年,而ELISA抗體滴度在患病后幾個月內即可轉陰,表明一旦抗體陽性提示急性感染。另外IFA法檢測一般在痊愈后半年至1年,其抗體滴度可明顯下降或轉陰,也可作為診斷手段。目前已應用重組抗原檢測抗體,據(jù)報道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在90%以上。
3.核酸檢測 主要提取膿液或糞便培養(yǎng)物、活檢的腸組織及膿血便的DNA,以適當?shù)囊镞M行擴增反應,目前認為按溶組織內阿米巴編碼分子量為29×103/30×103多胱氨酸抗原(又稱peroxiredoxin)基因設計的引物最為良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X線鋇劑灌腸檢查:病變部有充盈缺損、痙攣及壅塞現(xiàn)象。
慢性阿米巴痢疾找問答
暫無相關問答!
慢性阿米巴痢疾找藥品
暫無相關藥品!
用藥指南
暫無相關用藥指導!
慢性阿米巴痢疾找醫(yī)生
更多 >慢性阿米巴痢疾找醫(yī)院
更多 >- 醫(yī)院地區(qū)等級
- 嘉定區(qū)中心醫(yī)院 嘉定區(qū) 二級甲等
- 江蘇省常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常熟市 三級乙等
- 泉州市第一醫(yī)院 鯉城區(qū) 三級甲等
- 佛山市順德區(qū)中醫(yī)院 順德區(qū) 二級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