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紅細胞抗體概述
抗紅細胞抗體(RBC抗體)于1904年由Donatht和Landsteiner首次報道,是人體內第一個被闡明的自身抗體,現稱為Donath—Landsteiner(DL)抗體。共分為溫抗體(WAS)、冷凝集素抗體(CAs)、DL抗體三大類。該抗體能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HA)??骨虻鞍自囼炗糜跈z測抗紅細胞抗體。抗球蛋白試驗有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抗球蛋白試驗用于檢測紅細胞表面的抗體;間接抗球蛋白試驗用于檢測游離的抗紅細胞抗體。SLE和特發(fā)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抗紅細胞抗體是溫抗體,絕大多數溫抗體為IgG型。冷抗體最常見的是IgM型抗體,SLE伴溶血性貧血與冷抗體有關??辜t細胞抗體導致紅細胞的破壞,使紅細胞數量減少。
抗紅細胞抗體正常值
陰性。
抗紅細胞抗體臨床意義
陽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冷凝集素病、陣發(fā)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急性特發(fā)性獲得性溶血性貧血(Lederer貧血)、慢性特發(fā)性溫暖型抗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癥狀性溫暖型抗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抗紅細胞抗體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聯(lián)系密切,可為自發(fā)性、原發(fā)性或繼發(fā)于其他疾病。
繼發(fā)性AIHA大多出現多克隆溫抗體自身免疫應答,與HLA-A1,A8及B8有關;而抗Cas、抗—DL誘導的AIHA發(fā)病機制還不太清楚。通過檢測抗—RBC抗體聯(lián)合其他溶血性貧血指標(如LDH升高,網織紅細胞增多,觸珠蛋白減少等)來診斷AIHA;CAs和抗—DL抗體造成的紅細胞破壞,可引起陣發(fā)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PCH);廣泛性感染與Was誘導相關,Was在病毒感染,尤其是小兒病毒感染患者中,??蓹z測到;50%一80%支原體肺炎、30%~50%EBV感染患者血清中可出現Cas。
抗—BrRBC抗體與原發(fā)性AIHA和由SLE、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毛細胞白血病引發(fā)的溶血性貧血皆有關。
抗紅細胞抗體檢查方法
同ELISA和放射免疫法。
抗紅細胞抗體注意事項
雖然抗球蛋白試驗的敏感性不很理想,現已有較為敏感的ELSA和放射免疫法,但抗球蛋白試驗簡單實用,仍被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