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譜應多樣化
講究色美味香及軟爛可口易消化。肝硬化病人的消化功能一般都有所下降,食欲不振,所以應注意食譜的變化,選擇一些病人喜愛的食物,可以增加病人的食欲,注意食管靜脈曲張者禁食堅硬粗糙食物。
2、要有足夠的熱量
充足的熱量可減少對蛋白質的消耗,減輕肝臟負擔,有利于組織蛋白的合成。沒有并發(fā)癥的肝硬化患者的飲食熱量為126~168kJ/(kg·d),營養(yǎng)不良者建議攝入熱量為168~210kJ/(kg·d)。
3、要有全面而豐富的維生素
B族維生素對促進消化、保護肝臟和防止脂肪肝有重要生理作用。維生素C可促進新陳代謝并具有解毒功能。脂溶性維生素A、D、E對肝都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作用。
4、適量的蛋白質
較高的蛋白飲食對保護肝細胞、修復已損壞的肝細胞有重要意義。當血漿蛋白過低引起腹水和水腫時,可增加蛋白量。沒有并發(fā)癥的肝硬化患者蛋白質攝入量為1~1.5g/(kg·d),營養(yǎng)不良者蛋白質攝入量為1~1.8g/(kg·d)。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肝硬化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長時間限制蛋白飲食會加重營養(yǎng)不良的嚴重程度。且負氮平衡會增加骨骼肌的動員,反而可能使血氨含量增高。有研究顯示,與限制蛋白質的攝入相比,正常攝入蛋白1.2g/(kg·d)是安全的,對血氨和肝性腦病的恢復沒有負面影響。
肝性腦病患者在攝入蛋白質的問題上應把握以下原則
1.急性期首日患者禁蛋白飲食,給以葡萄糖保證供應能量,昏迷不能進食者可經鼻胃管供食。
2.慢性肝性腦病患者無禁食必要,蛋白質攝入量為1~1.5g/(kg·d)。
3.植物和奶制品蛋白優(yōu)于動物蛋白,因植物蛋白產氨少,能增加非吸收性纖維含量從而增加糞便細菌對氮的結合和清除,且植物蛋白被腸菌酵解產酸有利于氨的排除。
5、攝入適量的礦物質
肝硬化患者體內缺乏鋅和鎂離子,因此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應適量攝取含鋅和鎂豐富的飲食,如瘦豬肉、牛肉、羊肉、魚類以及綠葉蔬菜。豌豆和乳制品等。
6、糖類供應要充足
充足的糖類可保證肝臟合成并貯存肝糖原,這對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是必要的。但是過多地進食糖類,不僅影響食欲,而且容易造成體內脂肪積聚,誘發(fā)脂肪肝及動脈硬化等,病人體重日漸增加,進一步加重肝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肝功能損害。
7、脂肪不宜過多
禁用動物油,可采用少量植物油。肝硬化患者的肝臟膽汁合成及分泌均減少,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嚴重影響。而過多的脂肪在肝臟內沉積,不僅會誘發(fā)脂肪肝,而且會阻止肝糖原的合成,使肝功能進一步減退。
8、食鹽攝入要適量
2012AASLD肝硬化腹水治療指南指出,所有成年肝硬化腹水患者應給予限鹽(不超過2g/d)飲食。國內有研究表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血鈉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對于該類患者,不限鹽飲食可提高血鈉水平和增加腎血流量起到利尿作用,從而減少腹水。
9、禁止飲酒
酒精在體內主要是通過肝臟進行代謝,排出體外。飲酒會加重功能本已減退的肝臟負擔。所以應絕對禁止喝一切含有酒精的飲料,并忌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及加鹽、加味精的食品。